心肝血虚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心血虚证、肝血虚证、里虚、虚劳、细脉、细涩脉、弦细脉、肝胆血虚、肝证、心证、虚证、心系血虚、血虚、紫绛瘦舌、不寐、痉证、心悸、闭经、唇淡、多梦、耳鸣、肌肉麻木、甲淡、健忘、惊悸、经色浅淡、经少、拘挛、麻木、脉无力、脉细涩、脉弦细、脉弦细无力、面色发白、面色无华、目干、目涩、舌淡、舌淡白、失眠、视力模糊、视力障碍、手足抽搐、睡眠不安、睡眠障碍、苔薄、眩晕、月经不调、爪甲无华、震颤、怔忡。
治法
常见病 1、不寐 临床表现以虚烦不眠、夜梦纷纭为特点,兼见眩晕心悸等症。因为营血不足则虚火内扰,故有心烦不寐之象。肝血不足则魂不安藏,故夜梦纷纭、惊恐不宁。治宜补血养肝、宁心安神,酸枣仁汤《金匮要略》主之。 2、惊悸 以心中动悸不宁、胆怯易惊为特点,兼见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脉象细涩,或见结代等。主要是因为心血耗损,神不自安,故动而悸,肝血不充则发为"惊骇",且有其它血虚见症。脉为血府,血少脉道不充,血流不利,故脉细而涩。若兼有心气之虚,则有结代之象。治宜养血宁心、安神定惊,方用天王补心丹《世医得效方》合四物汤《和剂局方》加减。 3、虚劳 临床表现较多,其特点是全身血虚之症明显,心悸怔忡头晕失眠、耳鸣眼花等症皆有,且可见胃纳欠佳、腹胀气短、身疲乏力。女子则月经涩少,或经闭不行、面色苍白无华、唇甲舌脉皆是血虚之象,其病程亦长。治疗应在补益心肝之的同时,健脾益气,助其化源。可用归脾汤《妇人良方》合四物汤化裁。 4、眩晕 特点是眩晕时作,头昏而晕,劳累则甚,兼有其它见症,乃因血虚不能上荣脑髓而致。可用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合白薇汤《本事方》加减。 5、痉病 多发生在素体血虚者,或失血产后,乃因营血虚竭、筋脉失其濡养而致,所谓血虚生风。其病证特点是,四肢抽搐或手足搐搦,多为微微而动,且伴有头目眩晕、心悸不宁、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苔少,脉细无力。治宜养血柔肝,熄风止痉。轻者可用补肝汤《医宗金鉴》或八珍汤《正体类要》酌加熄风之品,重者可用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加减。
临床表现
临床以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爪甲不荣,心慌、惊悸,手足麻木,少寐、多梦,或两胁不舒,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病因
因血虚亏损,心肝失养所致。
疾病预后
心肝血虚证,中医病证名。指血液亏少,心肝失养,以心悸、多梦、眩晕、肢麻与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不寐、惊悸、虚劳、眩晕、痉病、月经病等疾病中。西医学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贫血性心脏病、风心病、肺心病、神经官能症、慢性肾炎、白血病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