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推拿法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1.7K

小结

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肌肉萎缩、绞痛、皮肤热、压痛、意识障碍、关节不利、活动不利、皮下出血、屈伸不利、疼痛、瘀斑、瘀紫、肿胀、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结节、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Injury Of Medial And Lateral Ligaments Of Knee Joint)是指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时,被牵拉的内、外侧副韧带超出生理负荷而发生撕裂、断裂等损伤,导致以膝关节内侧或外侧疼痛、肿胀、局部压痛、关节活动受限,小腿外展或内收时疼痛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内侧副韧带损伤多见,严重者可合并内侧半月板或交叉韧带的损伤,以运动损伤居多。本病属中医学“筋伤”范畴。

1.治法 急性期: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恢复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2.手法 㨰法、揉法、按法、弹拨法、摇法、摩法、擦法。 3.取穴与部位 犊鼻、血海、曲泉、阴陵泉、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膝部局部压痛点、髌骨周围。 4.操作 (1)急性期 ①㨰揉患处:患者仰卧,患肢膝下垫枕呈半屈曲位,医者一手固定患肢,另一手在损伤侧用㨰法、掌揉法施术,先从患处周围开始,后于损伤局部重点施术,手法宜轻柔缓和,时间约8分钟,以舒筋活血。 ②按揉穴位:医者按揉犊鼻、血海、曲泉、阴陵泉、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等穴,手法力度由轻渐重,以酸胀为度,时间约3分钟,以活血止痛。 ③摩膝:医者配合介质用掌摩法于患侧膝部施术2分钟,重点在损伤处。 (2)恢复期 ①㨰揉患处:患者仰卧,医者用㨰法、揉法在患处交替施术,手法宜深沉缓和,时间约3分钟,以舒筋通络。 ②按揉穴位:医者按揉犊鼻、血海、曲泉、阴陵泉、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等穴,以酸胀为度,时间约3分钟,以活血通络止痛。 ③拨揉患处:医者用拨揉法于侧副韧带损伤处施术,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约2分钟,以松解粘连。 ④摇膝:医者一手扶其膝关节,一手握其踝关节,做膝关节的屈伸或环转摇法,幅度由小渐大,各做3~5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以滑利关节。 ⑤摩、擦膝部:医者配合介质用掌摩法于患侧膝部施术1分钟,然后用擦法在膝关节两侧施术,重点在损伤处,以透热为度。

来源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于膝关节伸直位时紧张,固定关节,半屈曲位时松弛,关节稳定性差,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损伤。由于膝外侧副韧带受膝外侧肌肉的保护,因此损伤较少。膝内侧的稳定主要依靠膝内侧副韧带来维持,由于膝关节的生理外翻和膝部外侧易受暴力影响,故内侧副韧带损伤较为多见。当膝关节遭受侧向暴力作用时,迫使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相应一侧的关节间隙增宽,侧副韧带受暴力牵拉损伤或撕裂损伤。膝伸直位,膝或腿部外侧受强大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外展,内侧副韧带可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相反,膝或腿部内侧受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内收,外侧副韧带可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在严重创伤时,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和半月板可同时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时可伴有内侧关节囊损伤,严重时可伴有内侧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外侧副韧带损伤时可伴有外侧关节囊撕裂,腘绳肌损伤,严重时常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腓骨小头撕脱骨折。按照韧带损伤程度可分为韧带拉伤、部分撕裂、完全断裂3种类型。中医学认为,膝为诸筋之会,膝关节的急、慢性损伤,伤及筋脉,筋脉痹阻,气血失运,致筋脉拘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不通则痛;筋络受损,气血凝滞,经筋失荣,不荣则痛。

鉴别

1.内侧半月板损伤 一般有膝部外伤史,伤后膝关节肿胀明显,活动受限,后期膝关节出现绞锁征和弹响声,股四头肌萎缩,研磨试验阳性,麦氏征阳性。膝关节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2.交叉韧带损伤 多有较严重的膝部外伤史,膝关节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抽屉试验阳性。

各家论述

1.病史 多有小腿急骤外旋、外展或内收史,甚者膝关节遭遇暴力打击或重物压迫史。 2.症状 (1)急性期 膝关节损伤侧皮下出血、瘀紫、肿胀、疼痛,皮温偏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若是韧带断裂伤,在关节间隙可以触及筋之凹陷处及两端痉挛之结节。若合并半月板损伤,膝部出现绞锁痛;如合并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或胫骨棘撕脱骨折伤,则为膝部的严重损伤,称为“膝关节损伤三联征”​。一般外侧韧带损伤不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而易合并腓总神经损伤,症见足下垂及小腿外侧下1/3及足背外侧面的感觉障碍等。 (2)恢复期 瘀肿消退,瘀斑由紫转紫黄,韧带起止点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损伤者,后期可出现关节不稳定、膝关节积液、绞锁及股四头肌萎缩等现象。 3.体征 (1)肿胀瘀斑 膝内侧有局限性肿胀,2~3天可出现皮下瘀斑。 (2)压痛 内侧副韧带损伤,压痛点在股骨内上髁;外侧副韧带损伤,压痛点在股骨外上髁或腓骨小头。韧带损伤局部压痛明显,若完全断裂者可于断端触及凹陷。 (3)活动受限 患侧膝关节保持半屈曲体位,膝外旋或内旋活动受限。 (4)肌肉萎缩 后期肌肉出现失用性萎缩,以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较为明显。 (5)特殊检查 膝关节侧向运动试验阳性。 4.辅助检查 X线检查,在局麻下伸直膝关节,强力使膝内收或外展,侧副韧带完全断裂者伤侧关节间隙增宽。有撕脱骨折者可见小片状游离骨块。合并半月板损伤或交叉韧带损伤者,膝关节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临床应用

1.急性损伤应视损伤程度确定能否推拿治疗,一般在伤后24~48小时方可推拿。急性损伤时即刻选用冰敷以止血,24小时后可改用热敷以活血消肿。 2.急性期肿痛明显者,手法宜轻柔缓和,随着膝关节肿胀消失,手法宜深沉缓和,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3.合并有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半月板破裂、交叉韧带损伤者,应建议手术治疗。

备注

膝关节韧带主要有内、外侧副韧带和前后交叉韧带。 1.内侧副韧带 位于膝关节内侧偏后部,呈宽扁束状,起自股骨内上髁,其前部纤维较直,并与关节囊壁分离;其后部纤维向下、后方斜行,至内侧半月板水平斜向前方,止于胫骨内侧髁,与关节囊及内侧半月板相连,可随膝关节活动而前后滑动,可固定关节,防止膝关节外翻及限制外旋​。 2.外侧副韧带 位于膝关节外侧,呈条索状,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止于腓骨头,内面有腘肌肌腱及关节囊与外侧半月板相隔。膝外侧副韧带与其浅面的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协同限制膝关节的过度内翻。 3.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内,前交叉呈扇形,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内侧,斜向后上方外侧;后交叉韧带较前者短而坚韧,并较垂直,起自胫骨髁间隆起后方,斜向前上方内侧,附着于股骨内侧髁外侧面。前者伸膝时紧张,防胫骨前移;后者屈膝时紧张,防胫骨后移。 1.内侧半月板 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前2/3窄,后1/3宽,前角起于胫骨髁间前窝,前交叉韧带附着点之前;后角附着于髁间后窝,位于外侧半月板与后交叉韧带附着点之间。其外缘与关节囊纤维层及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 2.外侧半月板 外侧半月板较小而厚,近似“O”形,前后部较窄,中部较宽。其前角附着于髁间前窝,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后外侧;后角止于髁间后窝,位于内侧半月板止点前方,外缘附着于关节囊,不与腓侧副韧带相连。其活动度较内侧半月板为大​。半月板是一种纤维软骨组织,本身无血液循环,所以损伤后修复能力极差。半月板可随着膝关节运动而有一定的移动,伸膝时半月板向前移动,屈膝时向后移动。膝关节半屈曲位时,膝内、外翻与扭转活动较大,因此临床上以外侧半月板损伤较为多见。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