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体神经症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8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解体、神经症、焦虑、恐惧、神志异常、头昏。

治法

本病的治疗有一定困难。支持性心理治疗是必要的,向患者解释这类疾病属功能性障碍,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加强自我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促进疾病缓解,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森田疗法和催眠疗法也可试用。药物治疗除针对焦虑、抑郁,选用苯二氮卓类或三环类药物外,氯氮平对有些病例有效,可以试用。胰岛素昏迷治疗,电抽搐治疗,持续麻醉疗法,乙醚吸入诱导兴奋产生精神发泄作用等治疗方法,曾经用于治疗本病,均无明显效果,不宜采用。人格解体作为一个症状,在许多精神疾病中都能见到,尤其常见于抑郁症、癔病、疑病症等。有一位抑郁症病人准确地描述了自己患病后出现的人格解体症状:自从发病以来,我不但情绪不高,有自卑、自责的念头及对前途感到无望,还有一个症状也让我难以忍受,就是自己与别人及外界事物间总有一种难以打破的隔膜感,比如我看日出、看花,都如在梦里,与人交往时也有一种似真若梦的感觉,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活着。在正常人群中也有许多人有过这种经历,尤其是那些爱幻想的诗人、小说家,更是常常如堕五里雾中,而且,有许多人还将这种经历记录下来,成为传世佳作。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保罗·萨特曾写过一篇小说,名叫《恶心》,其中详细而逼真地描写了我的人格丢失的感觉。书中的我已丧失了独立存在的人格,而被其替身所替代了,连呼吸、写字等一举一动都不再属于自己,而是为那位替身存在的,我为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显然,在萨特的笔下,这种人格解体(萨特称为非存在)是一种痛苦的心理经历。前面已经说过,正常人群中,也有许多人有这种人格解体的体验,但一般不会到医院去就诊,只有当事人觉得这种似真若梦的感觉妨碍了自己的生活时,才会求助于医生。

临床表现

可表现为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或二者兼而有之。

病因

人格解体神经症,又称人格解体障碍。人格解体神经症是以持续或反复出现对自身或环境感到疏远或陌生的不愉快体验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这种异常体验可出现于正常人疲乏时,吸毒和酗酒者,但历时短暂;也可见于脑器质性损害,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作为其临床表现的一部分。只有这类异常体验单独出现,持久存在,引起患者苦恼,或主动要求治疗时,才属于神经症。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