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1.1W

小结

本品为普通食材,有以下病症的推荐食用:便秘、肠炎、赤痢、黄褐斑、倦㿠质、痢疾、慢性胃炎、气虚体质、伤暑、特禀体质、维生素B缺乏症、阳虚体质、营养不良、发热、乏力、烦躁、腹泻、肝证、咳嗽、纳呆、脾胃气虚、脾胃虚弱、气喘、气短、热证、胎动不安、泻痢、泄泻、心烦、燥热、烦渴、倦怠、口渴、食少。

功能主治

[1]补中益气,除烦渴,止泻痢。主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腹泻痢疾,胎动不安,咳嗽气喘。 [2]温中和胃,益气止泄。主治烦躁口渴,赤痢热躁,伤暑发热。 [3]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主脾胃气虚,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

性味

甘,平。

归经

入脾、胃、肺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30克;或水研取汁。

注意

炒米汤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别名

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

原形态

为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也称大米、稻米。

化学成分

含75%以上的淀粉,8%左右的蛋白质,0.5%-1%的脂肪与少量维生素B。脂肪部分含有酯型胆甾醇和自由胆甾醇、菜油胆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等。此外,还含有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柠檬酸、甘醇酸、苹果酸等多种有机酸和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含量测定

粳米每100克含水分12.4克,蛋白质7.9克,脂肪0.4克,糖类78.6克,热量350千卡,粗纤维0.1克,灰分0.6克,钙14mg,磷272mg,铁2.2mg,维生素B2 0.06mg,烟酸1.6mg。

复方

(1)粳米50克,柿蒂7个,煮粥。功能清肠止血。适用于肠风下血。 (2)粳米50克,炒焦水煎服。功能开胃止吐。适用于婴儿吐奶。 (3)粳米50克,去芯莲子30克,煮粥,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功能补脾和胃,养阴清肺。适用于肺炎、肠炎、胃炎恢复期。 (4)粳米100克,放锅中用文火炒炭,研细末,每次饭前用姜水冲服5克。功能温中和胃,消炎。适用于慢性胃炎、胃窦炎。

各家论述

凡常患口疳、口腔溃疡、内热较甚者,不宜多服炒粳米和粳米粉。

临床应用

[食疗方选]: (1)粳米锅巴羹 [原料]粳米饭锅巴、陈年火腿骨、橘红、红白糖各适量,乌梅15克,甘草3克。 [制法]将锅巴焙焦研极细末,火腿骨煅研极细末,共研匀,以红白糖和淡橘红水调成羹。乌梅与甘草煎成汤。将汤与羹交替徐徐咽之。此羹复养胃气,用于胃气虚衰之谷食不入,或谷食不下等症的辅助调养。 (2)茯苓粥 [原料]粳米60克,茯苓(末)30克。 [制法]粳米煮好,再下茯苓末,再煮烂食。此粥健脾止泻,安神,治脾虚泄泻,不寐。 (3)粳米桃仁粥 [原料]粳米50克,桃仁10克(研)。 [制法]以桃仁和米煮粥,空腹食之。此粥和中,降气,活血。治上气咳嗽,胸膈伤痛,气喘。

备注

粳米是历代医家作为食疗药膳的主要原料。如粳米加绿豆煮粥,可止烦渴,解热毒;加赤豆煮粥,可利尿消水肿;加牛奶煮粥,可润肺通肠,补虚养血;加干姜煮粥,可温中祛寒,温经止痛。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