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疝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3W

小结

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疝气、水停、弦脉、鞘膜积液、积液、压痛、阴囊肿大、肿胀、坠胀。

治法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本病以手术为主要治疗原则 若肾气亏虚证,宜温肾通阳,化气行水,若湿热下注证,宜清热利湿,若肾虚寒湿,温肾散寒,化气行水,若瘀血阻络证,宜化瘀行气利水。 证治分类 1、肾气亏虚证 主证:多见于婴幼儿。站立、哭叫时肿块增大,平卧时肿物缩小,肿物过大时,阴囊光亮如水晶,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温肾通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加减。 2、湿热下注证 主证:多见于成年人。阴囊肿胀,潮湿而热,或有睾丸肿痛,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代表方:大分清饮加减。 常用药:茯苓、泽泻、木通、猪苓、栀子、枳壳、车前子。 3、肾虚寒湿证 主证:多见于病程长久者。阴囊肿胀寒冷,久则皮肤增厚,可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酸腿软,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散寒,化气行水。

临床表现

临床以一侧或双侧阴囊肿大如囊状,坠胀不适,睾丸不可触及,伴见皮色不变,透光试验阳性等为特征的疝病。

检查

诊断本病还可依据查阴囊或精索部发现有无痛无热的囊性肿物,透光试验阳性,穿刺可抽到液体。

病因

因水湿潴积于阴囊所致。

疾病预后

水疝,中医病名。是指为阴囊内水液积聚所引起的阴囊肿大,相当于鞘膜积液。其特点是阴囊无痛无热、皮色正常、内有囊性感的卵圆形肿物。水疝可分为先天性水疝与继发性水疝两种,前者多见于婴儿,也称偏坠;后者多见于成人。 相当于西医的皋丸鞘膜积液或精索鞘膜积液。本病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出现鞘膜积液、男性不育症。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