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头脑、炎症、白细胞增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单核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升高、血沉加快、血清钠降低、出血、发热、高热、伤寒貌、意识障碍。
治法
病毒性脑炎无特效疗法。控制颅内高压、高热和抽搐发作尤为重要。昏迷患者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精心护理可防止继发感染。 1.对症治疗 (1)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于5%葡萄糖液内静滴。由较大剂量开始,逐步递减,疗程不超过1个月。 (2)脱水利尿20%甘露醇静滴,疗程视病情而定。 (3)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 (4)抗精神病药对精神运动性兴奋,可给氯丙嗪、奋乃静或泰尔登,剂量应个别化。 (5)减颅内压 2.抗病毒治疗 (1)无环鸟苷、碘苷、阿糖胞苷、阿糖腺苷等。 (2)金刚烷胺、环辛胺。 (3)干扰素肌注,疗程视病情而定,早期应用。 (4)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
临床表现
1.全身毒血症状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瘫痪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由于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轻重不等,故表现多种多样。弥漫型脑炎常先有全身不适,很快即出现昏迷、惊厥,同时伴有发热;脑干型脑炎常有面神经瘫痪、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和(或)动眼神经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现。假肿瘤型脑炎常有头痛、呕吐,肢体活动差或瘫痪、失语、精神症状,颅内高压等。同时注意原发病症状,如腮腺炎病毒脑炎伴有腮腺肿大;疱疹性病毒脑炎时皮肤有疱疹,柯萨基病毒和埃可病毒脑炎时可有皮疹、心肌炎、手足口病等,如病变累及脑膜(脑膜脑炎),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
检查
1.神经检查有无视力障碍、视神经盘水肿、眼肌瘫痪、听力减退、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病理反射、肌张力改变、共济失调、不自主动作(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失禁及脑膜刺激征等。 2.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20)×109/升,中性粒细胞增高、尿常规,血沉,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测定以及血混合玫瑰花环率测定。 (2)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脑诱发(视觉、听觉、体感)电位。 (3)影像学检查脑CT或MRI检查。 (4)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或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血及脑脊液中单疱病毒。取双份血清作流行性乙型脑炎、腺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16以上可确诊。)、血凝抑制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320以上可确诊)以及腺病毒免疫荧光检查、脊髓灰质炎中和试验。 (5)脑活体组织检查免疫荧光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病因
脑炎(Encephalitis)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根据病因涉及范围的不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指脑实质受病原微生物直接侵犯所引起的炎性改变。通常采用狭义概念。绝大数的病因是病毒,也可由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通常所谓的脑炎多指病毒性脑炎和属于急性播散脑脊髓炎的感染后脑脊髓炎。按照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按照病原微生物分为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根据流行情况分为流行性与散发性。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惊厥等症状为其特征,大多伴有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防治。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