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高血糖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高血糖、药物性、血糖升高、有恙。
治法
高血糖的治疗主要明确起因,生理性高血糖通常无需治疗,而病理性高血糖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来控制病理性高血糖。 一般治疗 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进行血糖和病情的监测等。 药物治疗 1、磺脲类 作为单药治疗,主要选择应用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病人、用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常用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其不良反应有低血糖、体重增加、皮肤过敏、食欲减退等。其禁忌证为1型糖尿病,有严重并发症或β细胞功能很差的2型糖尿病,儿童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大手术围术期,全胰腺切除术后,对硫脲类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者。 2、格列奈类 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也有一定降低空腹血糖作用。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等。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3、双胍类 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一线用药,可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可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和血糖波动。目前广泛应用的是二甲双胍。其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维生素B1 2缺乏及消化道反应等。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肝功能不全、缺氧及高热病人禁忌,慢性胃肠病、慢性营养不良不宜使用,1型糖尿病不宜单独使用本药,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严重代谢紊乱、严重感染、缺氧、外伤、大手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对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者,酗酒者不宜使用。 4、格列酮类 可单独或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胰岛素抵抗明显者。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常见副作用,在与胰岛素合用时更加明显。不宜用于1型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有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以及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病人应禁用。现有或既往有膀胱癌病史的病人或存在不明原因肉眼血尿的病人禁用吡格列酮。 5、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或空腹血糖正常(或不太高)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常用的有阿卡波糖、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AGI应在进食第一口食物后立即服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或腹泻。不宜用于有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肠道吸收甚微,通常无全身毒性反应,但肝、肾功能不全者仍应慎用。 6、胰岛素(皮下注射) 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和有效手段。在药物控制不佳或有服药禁忌时,选用胰岛素降血糖。 相关药品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吡格列酮、阿卡波糖、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胰岛素 手术治疗 对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等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切除肿瘤,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临床表现
1、口渴、多饮、多尿 由于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液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渗状态会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同时,血糖升高,尿糖增多,所以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 2、乏力、体重减轻 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将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 3、其他 包括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心跳加速、呼吸缓而深、血糖测量值升高、尿糖测试呈阳性反应等。短时间、一过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但患糖尿病时,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全身各脏器及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血糖波动越大,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外,还会进行血常规、血糖检测、糖耐量试验、尿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和 C肽水平、内分泌激素、眼底检查、超声检查等。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变化,了解有无眼突、甲状腺肿大、肝大、脾大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对感染性疾病和血液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血糖检测 静脉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金标准,但是由于静脉血糖检测比较繁琐,确诊后一般只需要测定指血的血糖即可成为监测血糖的标准,可以在家中用家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快速反映身体内的实际血糖水平,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现在还有动态血糖监测(CGM)可以更加精细的了解我们全天血糖的特点。;血糖监测的时间应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随机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1-3点时的血糖。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须进行 OGTT, OGTT应在无摄入任何热量8小时后,清晨空腹进行,成人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10分钟内饮完,测定空腹及开始饮葡萄糖水后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儿童服糖量按1.75克/公斤计算,总量不超过75克。 4、尿糖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阳性只是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阈(约10mmol/升),因而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可能。并发肾脏病变时,肾糖阈升高,虽然血糖升高,但尿糖阴性。肾糖阈降低时,虽然血糖正常,尿糖可阳性。 5、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 6、血清胰岛素和 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内分泌激素 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垂体激素、糖尿病激素等,可对相关激素在机体内的含量进行测定。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以了解甲状腺及腹部脏器的情况。 2、其他 CT及MRI(核磁共振)检查可发现全身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定性及定位。 其他检查 眼底检查是一项重要的检查,可以观察视网膜、玻璃体、脉络膜等眼底结构的情况,判断是否出现眼部并发症。
病因
根据病因高血糖有生理性增高和病理性增高之分,除生理因素外,遗传因素、某些慢性疾病、肿瘤、应激因素、药物因素等导致的高血糖,均为病理性高血糖。
备注
高血糖(Hyperglycemia)是指血糖高于正常值。临床上,空腹血糖高于6.1mmol/升,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mmol/升,均可以称为高血糖。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