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耳穴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7.5K

小结

本耳穴用于治疗:崩漏、肺结核、风湿、急性肝炎、急性胃炎、腱鞘炎、脉管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门静脉高压症、气管炎、缺铁性贫血、湿疹、脱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窦炎、胃溃疡、霰粒肿、消化不良、痔、出血、喘息、肌肉疼痛、肌肉萎缩、肌无力、咳嗽、麦粒肿、食欲不振、痰鸣、胃下垂、无脉、遗尿。

功能:调养阴血,宣肺健脾,益气助正,和胃通络,除湿固脬。 主治: 1、缺铁性贫血、脉管炎、无脉症。 2、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窦炎、胃神经官能症、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门静脉高压症。 3、脱肛、崩漏、遗尿、出血症。 4、肌肉无力、肌肉萎缩、风湿性肌肉痛,腱鞘炎。 5、咳嗽、喘息、痰鸣、气管炎、肺结核。 6、痔、湿疹。 7、霰粒肿、麦粒肿。

位于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方,肝穴的下方,在肝硬化肿大区与血液点穴之间,耳轮脚消失的部分上后方的下缘处,即耳甲13区。 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1、针法:将耳穴消毒后,用半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0.1-0.2寸(深度一般为0.3厘米左右),运针1-2分钟,针感局部痛,留针20-30分钟。 2、耳针疗法:取胃、大肠、小肠、肝、肾、交感、神门,每次酌取3-5穴。急性腹泻宜中强刺激,每日治疗1次。慢性腹泻宜轻刺激,隔日治疗1次。 3、耳穴压疗法:治腹胀、腹痛。将王不留行子用茴香、延胡索等醋制,然后用麝香虎骨膏贴于耳穴。 4、耳穴注射疗法:治内耳眩晕。两耳常规消毒,选2毫升注射器1具,5号针头1个,吸1%-2%普鲁卡因1毫升(注射前作过敏试验),垂直刺入耳尖,再将药物徐徐注入,每穴0.5毫升,每日1次。

各家论述

本穴和虚穴均属阳性,都有健脾益气,扶正升清,实四肢、充体力之功,但本穴还能祛邪治疗肺结核、湿疹、肝炎等症,扶正与祛邪并用,可用于疾病的各个时期;而虚穴多限于扶正,仅用于疾病的虚损阶段。两穴同中有异,对同症者常常配合应用以加强治疗功效。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