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8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痹证、喉痛、白细胞增多、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太阴在泉、苍白、慢性咽喉炎、呼吸困难、假膜、咳嗽、声嘶。

治法

1.风热外侵 治则: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2.风寒袭肺 治则: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3.肺胃热盛 治则:泄热解毒,利咽消肿。

临床表现

临床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咽痒及异物感不适,吞咽不利等为特征的咽喉病。

病因

因外邪犯咽,或邪滞于咽日久,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灼,咽部气血不畅所致。

疾病预后

喉痹,中医耳鼻喉科疾病咽喉病名词。是指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喉痹"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其含义较广,大抵包含了具有咽喉部红肿疼痛为特点的多种咽喉部急、慢性炎症。后世医家对疾病的分类渐趋详细,将"喉痹"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区分开来,如《喉科心法》:"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是蛾",但总的来说,古代医籍中"喉痹"的概念一直较为笼统。现代中医喉科对"喉痹"的概念已逐渐统一,系专指急、慢性咽炎,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急性咽炎又可称为"风热喉痹"或"风寒喉痹"。

备注

1.风热外侵头痛者,可加蔓荆子、藁本;咽痒作咳,去玄参,加蝉衣、橘红;若咽痛较重,可加射干、山豆根。 2.风寒袭肺鼻塞流清涕者,加苍耳子、辛夷;咳嗽加紫菀、杏仁;咽痒加蝉衣、橘红。 3.肺胃热盛大便秘结者,大黄可酌情增加;口渴加天花粉;痰多加瓜蒌仁、浙贝母;高热加生石膏、知母;咽部肿甚,加牡丹皮、赤芍。 其他疗法: 1.吹喉法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吹于咽部患处,以起到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的药物如双料喉风散、喉康散、复方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等。 2.含漱法将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煎成汤剂或提取有效成分制备水剂进行频频含漱,可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如银连漱口液、漱口方。 3.含服法将中药制成片剂含服,使药物能在咽部停留较长时间而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常用药如咽喉片、草珊瑚含片、银黄含化片、薄荷喉片等。 4.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法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煎汤。反复过滤,取滤液行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部而发挥治疗作用,方剂如银花、大青叶、黄芩、荆芥、牛蒡子、甘草。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