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鱼
小结
本品为普通食材,有以下病症的推荐食用:产后尿淋、动脉硬化、风湿骨痛、疳积、臁疮、心血管疾病、血虚体质、痔疮、痔瘘、便血、风寒湿痹、久痢、咳嗽、脓血便、肾虚、湿证、虚劳、血虚、血证、阳痿、腰痛、腰膝酸软。
功能主治
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主治虚劳,疳积,阳痿,腰痛,腰膝酸软,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久痢脓血,痔瘘,臁疮。
性味
甘,温。
归经
入肝、脾、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50克;或捣肉为丸;或研末。 外用:适量,剖片敷贴。
别名
鱼旦,黄鱼旦,鱼旦鱼,鱼单,黄鱼单。
原形态
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肉或全体。也称黄鳝。
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
药理作用
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和恢复正常调节血糖的生理功能的作用。
含量测定
鳝鱼可食部分为67%,每100克鳝鱼肉含热量372千焦,蛋白质18.0克,脂肪1.4克,糖类1.2克,灰分1.4克,维生素A50mg,维生素B1 0.06mg,维生素B2 0.98mg,烟酸3.7mg,维生素E1.34mg,钾263.0mg,钠70.2mg,钙42.0mg,镁18.0mg,铁2.5mg,锰2.22mg,锌1.97mg,铜0.05mg,磷206.0mg,硒34.56μg等。鳝鱼还含有一种特有物质-"黄鳝素"及氨基酸等。
复方
(1)鳝鱼1条(去内脏),猪瘦肉100克,黄芪15克,煮熟去药,加调料食。功能补益气血。适用于气血虚所致体倦乏力、气短心悸、头晕目花。 (2)鳝鱼约150克(去内脏),姜汁10-20ml。先将鳝鱼削好装碟,姜汁、花生油拌匀,待饭(1-2人量)煮至水分将干时,黄鳝放饭上,收火焗15-20分钟食。功能补血健胃。适用于病后贫血、消瘦、疲乏。 (3)鳝鱼1条(去内脏),党参15克,当归9克,牛蹄筋15克,炖熟去药,调味食。功能补气血,健筋骨。适用于气血不足、筋骨软弱乏力。
各家论述
鳝肉性甘,温,故病属热证或热证初愈者不宜食。
临床应用
[食疗方选]: 鳝鱼在烹饪前需进行初加工。若用鳝丝,则先用开水将鳝鱼烫死,泡去身上白色黏液,然后用划子从鳝鱼颈部刺入,紧贴背脊骨从颈到尾划开,剔去脊骨,取出内脏洗净。若切片、段,则先将活鳝鱼斩去头,用刀尖划开肚皮,取出内脏洗净,擦去身上黏液,用刀拍扁,抓住尾巴,铲去脊骨,然后切成片或段。 (1)炒鳝糊 [原料]鳝鱼丝400克,竹笋丝100克,料酒、姜、酱油、白糖、味精、清鲜汤、葱花、胡椒粉、水淀粉、麻油各适量。 [制法]将鳝丝洗净沥干水,切成3cm长的段。炒锅烧热加油,至七成热时,将鳝丝倒入炒锅煸炒透,再加竹笋丝略炒,加料酒、姜、酱油、白糖、味精、清鲜汤,焖烧七八分钟,至卤汁将收浓时,用水淀粉勾芡,然后倒入盆中,在盆中用勺搪一个窝,窝内放葱花。用净炒锅加麻油适量,烧沸后浇在窝内葱花上。吃时撒上胡椒粉。此菜调味鲜美,香咸可口,可益气血,补肝肾。 (2)红烧鳝片 [原料]鳝鱼片500克,蒜薹150克,姜片5克,郫县豆瓣40克,酱油15克,味精1克,精盐12克,高汤400克,水淀粉15克,油100克。 [制法]将鳝鱼片加精盐10克反复搓揉后,用清水洗净黏液,搌干水分。蒜薹切成4cm长的段,用油25克,精盐2克炒至断生,盛入碗内。锅置旺火上,下油75克烧至七成热,放入鳝鱼片爆至断生,加郫县豆瓣、姜片,炒香至油呈红色,放入高汤、酱油、味精,烧沸出味后用水淀粉勾芡,再加入炒蒜薹,推匀起锅即成。此菜酱香味美,可祛风湿。 (3)鳝鱼煲 [原料]鳝鱼500克,大蒜头30克,三七末15克,生姜8克,精盐4克,酱油2克,黄酒8克,味精3克,麻油10克。 [制法]先将大蒜头去外衣,放入清水中浸泡5分钟,清洗,用刀面拍碎。把鳝鱼剖杀,去内脏,用开水烫一下,过清水洗净,切成小段。将生姜去外皮,洗净后切成片。炒锅上火,放入鳝鱼、蒜头、生姜片爆过,加清水适量,转入瓦煲,放入三七末、黄酒、精盐、麻油、酱油,加盖,用小火煲半小时,水将干时,加入味精拌匀即成。此菜鲜咸适口,可益气血,补肝肾。
备注
现代药理研究,自鳝鱼中提出的黄鳝鱼素,有调节血糖作用,故糖尿病患者常食鳝鱼有益。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