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病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舌菌、舌炎、舌瘖、舌痈、重舌、舌痹、舌疮、舌疳、啮舌、舌不知味、舌颤、舌謇、舌卷、舌裂、舌麻、舌胖、舌强、舌热、舌痛、舌萎、舌痿、舌痒、舌硬肿、舌肿、舌纵、味觉下降。
治法
1.地图舌 本病无特别治疗方法。尽可能查出原因,对症治疗。若有刺激性痛,可局部照射紫外线,服用 B族维生素等。 2.沟纹舌 无自觉症状可不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很重要,饭后用清水漱口以去除沟纹内的食物残屑及细菌。有炎症时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内服 B族维生素,必要时可用口腔紫外线灯局部照射。至于深沟常有疼痛者可考虑切除后进行缝合。 3.毛舌 加强口腔卫生,停用或改用局部应用药物,戒烟,用制霉菌素液或5%水杨酸液局部涂布。 4.正中菱形舌 如无症状者一般不需治疗。有局部不适者可用制霉菌素液局部涂布。有怀疑新生物者要仔细检查局部变化并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进行活检。 5.舌扁桃体肥大 如无症状者一般不需治疗。有继发感染者可用抗生素和有消炎作用的含漱剂以及中药散剂。怀疑癌症者应及时活检,明确诊断。有伸舌习惯者应破除。 6.萎缩性舌炎 对症治疗:停止吸烟、饮酒及尽量避免服用引起口干的药物,局部抗菌药物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卫生等。对因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贫血给予相应的治疗。
临床表现
1.地图舌 舌背出现丝状乳头剥脱区(丝状乳头萎缩微凹、粘膜充血发红、表面光滑的剥脱样红斑),周边有黄白色高起的边缘,极具游走性,一般无自觉症状,诊断不难。 2.沟纹舌 本病体征明显,表现为舌背一条或长或短的中心深沟纹和多条不规则的副沟,即以舌背不同形态、不同排列、不同深浅长短、不同数目的沟纹或裂纹为特征。诊断容易。如沟纹舌合并面神经麻痹及肉芽肿性唇炎,诊断为梅-罗综合征。 3.毛舌 多见于30岁后成人,性别差异不大。好发于舌背正中部,丝状乳头增生伸长呈毛发状。过长的丝状乳头会刺激软腭引起反射性恶心。患者口臭明显,无其他不适感。 4.正中菱形舌 损害区位于轮廓乳头前方,舌背正中后⅓处。一般呈前后为长轴的菱形,或近似菱形的长椭圆,色红,舌乳头缺如。 5.舌扁桃体肥大 舌根侧缘对称性结节状隆起,暗红色或淡红色。大的舌扁桃体结节可数个聚集,有刺激痛。 6.萎缩性舌炎 舌背丝状、菌状乳头萎缩,有时伴有口干、烧灼感等非特异性症状,舌背光滑色红降或苍白无舌苔。有的患者出现味觉异常或味觉丧失。
检查
口腔检查。真菌检查可有助于了解毛舌病因和采取治疗措施。
病因
1.地图舌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也与内分泌因素(月经紊乱,怀孕期)、营养因素(消化不良、维生素B缺乏、儿童缺锌)、口腔局部因素(乳牙萌出、龋齿)等有关。 2.沟纹舌 病因不明,可能与先天性舌的发育畸形有关,此外,维生素缺乏,地理条件等亦受到关注。近年认为本病可能是银屑病的早期表现。某些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故被认为可能与遗传有关。 3.毛舌 常因为口腔环境改变,如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含漱剂的应用、过量吸烟等影响了蛋白酶的功能而致丝状乳头上的角化上皮细胞延缓脱落所致。 4.正中菱形舌 过去认为是舌体发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使其结节不能被两侧的舌隆突联合过程中充分覆盖,而在盲孔前方暴露出来而形成的菱形区。后来发现该区内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高,组织病理表现与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非常相似,故认为该部位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所造成的。糖尿病等疾病的继发感染也可引起,但范围较广。 5.舌扁桃体肥大 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或不良义齿刺激有关。 6.萎缩性舌炎 可能与贫血(铁质缺乏引起的低色素性小细胞贫血、维生素B1 2、维生素B6或叶酸缺乏引起的正色素性大细胞贫血、造血组织抑制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烟酸缺乏、干燥综合征、念珠菌感染。
备注
舌是构成口腔的重要器官之一,也是口腔黏膜最易发生病变的部位,常见的病变包括:地图舌、沟纹舌、毛舌、正中菱舌、舌扁桃体肥大、萎缩性舌炎。这些表现都是舌发生病理改变时的肉眼形象外观。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