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7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头脑、血肿、淡漠、烦躁不安、昏迷、呕吐、嗜睡、瞳神异常、头昏、头痛、小便失禁、意识障碍。

治法

重点是处理继发性脑损伤,着重于脑疝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特别是颅内血肿的早期发现和处理,以争取最好的疗效。对原发性脑损伤的处理除了病情观察以外,主要是对已产生的昏迷、高热等病症的进行护理和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以避免对脑组织和机体的进一步危害。 1.脑损伤的分级分级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制订诊疗常规、评价疗效和预后,并对伤情进行鉴定。按伤情轻重分级为: (1)轻型(I级)主要指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在30分钟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 (2)中型(Ⅱ级)主要指轻度脑挫裂伤或较少的颅内出血,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疝表现,昏迷在6小时以内,有轻度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轻度生命体征改变, (3)重型(Ⅲ级)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 2.急诊处理要求 (1)轻型(I级) 1)留急诊室观察24小时, 2)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 3)颅骨X线摄片,必要时作头颅CT检查, 4)对症处理, 5)向家属交待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的可能。 (2)中型(II级) 1)意识清楚者留急诊室或住院观察48-72小时,有意识障碍者须住院治疗, 2)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 3)颅骨X线摄片,头部CT检查, 4)对症处理, 5)有病情变化时,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没有变化,也需要在4-6小时候进行首次头部CT复查,并作好随时手术的准备工作。 (3)重型(Ⅲ级) 1)须住院或在重症监护病房, 2)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 3)选用头部CT监测、颅内压监测或脑诱发电位监测, 4)积极处理高热、躁动。癫痫等,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给予脱水等治疗,维持良好的周围循环和脑灌注压, 5)注重昏迷的护理与治疗,尤其是要保证呼吸道通畅, 6)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已有脑疝时,在排除休克后,先予以甘露醇及速尿静脉推注,立即手术。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血肿本身引起的意识障碍为脑疝所致,通常在伤后数小时至1-2天内发生。由于还受到原发性脑损伤的影响,因此,意识障碍的类型可有三种: (1)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脑震荡或轻度脑挫裂),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醒的时间,大多为数小时或稍长,超过24小时者甚少,称为"中间清醒期"。 (2)如果原发性脑损伤较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则见不到中间清醒期,可有"意识好转期",未及清醒却又加重,也可表现为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3)少数血肿是在无原发性脑损伤或脑挫裂伤甚为局限的情况下发生,早期无意识障碍,只在血肿引起脑疝时才出现意识障碍。大多数患者在进入脑疝昏迷之前,已先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定向不准、尿失禁等表现,此时已足以提示脑疝发生。 2.瞳孔改变小脑幕切迹疝早期,患侧动眼神经因牵扯受到刺激,患侧瞳孔可先缩小,对光反应迟钝;随着动眼神经和中脑受压,该侧瞳孔旋即表现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睑下垂以及对侧瞳孔亦随之扩大。应区别于单纯前颅窝骨折所致的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其瞳孔散大在受伤当时已出现,无进行性恶化表现。视神经受损的瞳孔散大,有间接对光反应存在。 3.锥体束征早期出现的一侧肢体肌力减退,如无进行性加重表现,可能是脑挫裂伤的局灶体征;如果是稍晚出现或早期出现而有进行性加重,则应考虑为血肿引起脑疝或血肿压迫运动区所致。去大脑强直是脑疝的晚期表现。 4.生命体征常为进行性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和体温升高。由于颞区的血肿大都先经历小脑幕切迹疝,然后合并枕骨大孔疝,故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后才发生;额区或枕区的血肿则可不经历小脑幕切迹疝而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可表现为一旦有了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和呼吸骤停几乎是同时发生。

检查

1.硬脑膜外血肿CT检查,若发现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有双凸镜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可有助于确诊。CT检查还可明确定位、计算出血量、了解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以及脑挫裂伤、脑水肿、多个或多种血肿并存等情况。 2.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者,常呈多发性或与别种血肿合并发生。 (1)急性硬脑膜下血肿CT检查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出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的新月形或半月形影,可有助于确诊。 (2)慢性硬膜下血肿CT检查如发现颅骨内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影像,可有助于确诊;少数也可呈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与血肿腔内的凝血机制和病程有关,还可见到脑萎缩以及包膜的增厚与钙化等。 3.脑内血肿CT检查,在脑挫裂伤灶附近或脑深部白质内见到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血肿影,有助于确诊,同时亦可见血肿周围的低密度水肿区。 4.脑室内出血与血肿CT检查,如发现脑室扩大,脑室内有高密度凝血块影或血液与脑脊液混合的中等密度影,有助于确诊。 5.迟发性颅内血肿指颅脑损伤后首次CT检查时无血肿,而在以后的CT检查中发现了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新的血肿,此种现象可见于各种外伤性颅内血肿。确诊须依靠多次CT检查的对比。

病因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且严重的继发性病变。由于创伤等原因,当脑内的或者脑组织和颅骨之间的血管破裂之后,血液集聚于脑内或者脑与颅骨之间,并对脑组织产生压迫时,颅内血肿(Intracranialhematomas)因而形成。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