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肿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7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妊娠、肿证、妊高征、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尿蛋白阳性、面肿。

治法

辩证要点肿胀性质有水病和气病之分。病在有形之水,皮薄,色白而光亮,按之凹陷即时难起,病在无形之气,皮厚而色不变,随按随起。水肿的病变有在脾在肾之别。病在脾者,四肢面目浮肿,皮薄而光亮,伴脾虚证,病在肾者,面浮肢肿,下肢尤甚,伴肾虚证。治疗原则 妊娠肿胀的治疗应本着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以运化水湿为主,适当加入养血安胎之品,慎用温燥、寒凉、峻下、滑利之品,择用皮类利水药,以免伤胎。 证治分类 (1)脾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浮肿,或遍及全身,皮薄光亮,按之凹陷不起,面色恍白无华,神疲气短懒言,口淡而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润或腻,脉缓滑。 治法:健脾利水。 (2)肾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数月,面肢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如泥,腰酸乏力,下肢逆冷,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3)气滞证 主要证候:妊娠三四月后,肢体肿胀,始于两足,渐延于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胸闷胁胀,头晕胀痛,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行滞,除湿消肿。

临床表现

临床以妊娠中晚期,出现肢体、面目浮肿等为特征的胎孕病。

None

妊娠肿胀

病因

因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泛溢肌肤,或气滞水停所致。

疾病预后

子肿,中医病名。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面目肿胀者称为"子肿"。亦称为"妊娠肿胀"。古人根据肿胀的部位、性质和程度不同,又有子肿、子气、皱脚、脆脚等名称。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