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2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胆囊炎、急性、白细胞增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升高、黄疸、谵妄、充血、胆肿、恶心、发热、烦躁、反跳痛、腹痛、腹肿块、高热、寒战、积脓、急性面容、肩痛、绞痛、流黄水、呕吐、渗液、水肿、疼痛、脱水、畏寒、血压降低、压痛、右上腹痛、谵语。

治法

急性胆囊炎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前宜常规进行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异常,给予抗生素治疗。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宜选用手术治疗: (1)胆囊炎伴严重的胆道感染,(2)胆囊炎出现并发症,如胆囊坏疽性炎症、积脓、穿孔等,(3)准备手术的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者,手术治疗可选用胆囊切除术与胆囊造瘘术。

临床表现

1.症状 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痛、恶心、呕吐与发热。患者常首先出现右上腹痛,向右肩背部放散,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可伴随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后期表现发热,多为低热,寒战、高热不常见,早期多无黄疸,当胆管并发炎症或炎症导致肝门淋巴结肿大时,可出现黄疸。 2.体征 局部体征表现为患者右上腹有压痛,约25%的患者可触及肿大胆囊,患者在深吸气或咳嗽时,放于右肋下的手指会触到肿大的胆囊,患者会因疼痛突然终止吸气(Murphy征),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当胆囊穿孔后会出现全腹的炎症;全身检查患者可出现巩膜黄染,有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如出现胆囊穿孔,炎症加重时,可表现感染性休克。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约80%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平均在(10-15)×109/升,其升高的程度和病变严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有关,若白细胞总数在20×109/升以上时,应考虑有胆囊坏死或穿孔存在。 (2)血清总胆红素临床上约10%病人有黄疸,但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者约25%,单纯急性胆囊炎病人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34µmol/升,若超过85.5µmol/升时应考虑有胆总管结石并存;当合并有急性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含量亦增高。 (3)血清转氨酶40%左右的病人血清转氨酶不正常,但多数在400U以下,很少高达急性肝炎时所增高的水平。 2.影像学检查 (1) B型超声B超是急性胆囊炎快速简便的非创伤检查手段,其主要声像图特征为: 1)胆囊的长径和宽径可正常或稍大,由于张力增高常呈椭圆形; 2)胆囊壁增厚,轮廓模糊;有时多数呈双环状,其厚度大于3mm; 3)胆囊内容物透声性降低,出现雾状散在的回声光点; 4)胆囊下缘的增强效应减弱或消失。 (2) X线检查近20%的急性胆囊结石可以在X线平片中显影,化脓性胆囊炎或胆囊积液,也可显示出肿大的胆囊或炎性组织包块阴影。 (3) CT检查B超检查有时能替代CT,但有并发症而不能确诊的病人必须行CT检查,CT可显示胆囊壁增厚超过3mm,若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导致胆囊显著增大,胆囊浆膜下层周围组织和脂肪因继发性水肿而呈低密度环,胆囊穿孔可见胆囊窝部呈液平脓肿,如胆囊壁或胆囊内显有气泡,提示"气肿性胆囊炎",这种病人胆囊往往已坏疽,增强扫描时,炎性胆囊壁密度明显增强。

病因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约95%的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称为结石性胆囊炎;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