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茵
小结
本品为冷门中药本草,可用于:疮痈、带状疱疹、跌打损伤、疔、毒蛇咬伤、黄水疮、疖、内痔、湿疹、外痔。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和湿止痒,散瘀消肿。主痈疮疔疖,毒蛇咬伤,湿疹,黄水疮,带状疱疹,跌打损伤,愉、内痔外痔。
性味
苦;酸;微辛;性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研末,1.5-3克。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榨汁涂;或煎水洗。
别名
红大老鸦酸草、石宗草、蛇不钻、猫儿刺、南蛇草、急解索、猫舌草、蛇倒退、红花蛇不过。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刺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senticoisum (Meissn.) Franch. Et Sav.[Chylocalyxsenticosus Meiss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长达1-3m。茎蔓延或上升,四棱形,有倒钩刺。叶互生;叶柄长2-8cm; 托叶鞘短筒状,膜质,上部草质,绿色;叶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长4-8cm,宽3-7cm,先端渐尖或狭尖,基部截形或微心形,通常两面无毛或生稀疏细毛,下面沿中脉有倒生钩刺。总状花序呈头状,顶生或腋生;总花梗生腺毛和短柔毛,疏生钩刺;花淡红色;花被5深裂,裂片短圆形;雄蕊8;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近球形,黑色,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沟边、路旁及山谷灌丛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
刺蓼全草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
复方
(1)治耳道炎症:鲜廊茵捣烂绞汁滴耳。-《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治湿疹,漆过敏,脚痒感染:廊茵内服每次二两,煎汤外洗每次二斤,或捣汁外涂。(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各家论述
1.江西《草药手册》:行血散瘀,消肿解毒。治蛇头疮,顽固性痈疖,婴儿胎毒,蛇咬伤,跌伤,湿疹痒痛,外痔,内痔。 2.《甘肃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固脱。治小儿胎毒,胃气疼痛,子宫脱垂。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