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推拿法
小结
本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纳呆、失眠、眩晕、咽梗、抑郁、月经不调、悲泣、情绪不稳、胸胁胀痛、易怒、郁证、更年期综合征、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心悸、癔症。
郁证(Depression Disease)是指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胸胁满痛,咽中有异物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常伴有心悸、眩晕、失眠、纳呆和妇女月经不调等症状。郁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可见于癔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反应性精神病等疾病,当这些疾病出现类似郁证的证候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施术。
1.治法:理气开郁,调畅气机。 2.手法:推法、揉法、抹法、按法、拿法、摩法。 3.取穴与部位:印堂、太阳、攒竹、四白、迎香、百会、风池、肩井、中脘、大陵、神门、内关、合谷、足三里、太冲、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头面部、颈项部、腹部、背部。 4.操作: (1)头面及颈项部操作 ①患者坐位,医者站其前方,以两拇指分推印堂至太阳穴3~5遍;然后揉眉弓3遍;最后分抹眼眶及鼻翼两旁5~10遍。 ②医者用拇指按揉太阳、攒竹、四白、迎香穴,每穴1分钟;然后医者站其身后,双手五指分开,拿揉头部两侧,使其头部有热胀感。 ③医者用拇指按揉百会穴1分钟;然后拿风池、颈项部2分钟;最后拿五经5~10遍,拿风池、肩井穴各1分钟。 (2)腹部操作 患者仰卧,医者坐其体侧,用掌摩法顺时针摩腹3分钟;然后掌按中脘穴2分钟,以患者感觉腹部温热舒适为度。 (3)四肢部操作 患者仰卧,医者站其体侧,用拇指按揉大陵、神门、内关、合谷、足三里穴、太冲,每穴1分钟。 (4)背部操作 患者俯卧,医者站其体侧,掌揉背部两侧膀胱经3~5遍;然后用拇指重点按揉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穴,每穴1分钟。
来源
郁证主要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或脾失健运,或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逐渐导致五脏气机不和而出现郁证的各种证候表现。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曰:“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六郁者,气、血、湿、热、食、痰也。”病初多为实证,经久不愈,则转为虚证。其主要病机分述如下: 1.肝气郁结 厌恶憎恨、愤懑恼怒等精神因素,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而成气郁,这是郁证主要的病机。气郁日久,影响及血,使血液运行不畅而形成血郁。郁火耗伤阴血,则可导致肝阴不足。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忧思郁虑、愤懑恼怒等精神刺激,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郁滞胸中,发为郁证,这是郁证主要的病机。 2.气郁化火 气郁日久化火,则发生肝火上炎的病变,而形成火郁。 3.痰气郁结 气机阻滞,津液运行不畅,停聚于脏腑、经络,凝聚成痰,则形成痰郁。 4.心脾两虚 由于所愿不遂,精神紧张,忧愁悲哀等精神因素,损伤心脾,使心失所养而发生一系列病变。若损伤心气,以致心气不足,则心悸、短气、自汗;耗伤心阴以致心阴亏虚,心火亢盛,则心烦、低热、面色潮红、脉细数;心失所养,心神失守,以致精神惑乱,则悲伤哭泣,哭笑无常。
临床应用
1.对待患者态度应耐心、诚恳,予以充分的关怀,取得患者的信任。 2.对于郁证之虚证的治疗,手法宜轻柔。 3.身心同治,注重精神调适,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巩固疗效。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