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食,食疗有方: 营养治病的十大方法
只有科学的饮食才能保证营养治病的效果,所以说科学的饮食方法就是营养治病的方法。综合传统中医、现代营养学、现代医疗学三大学科的饮食经验,我们总结了十条营养治病的方法: (一)对症食疗 长期坚持 如果疾病患者选择营养治病疗法,首先想到的是治好疾病恢复健康,这时关键的是要认清自己患的是什么病,患病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疗方案,对症食疗也是辨证施膳原则的具体体现。 对症食疗的针对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一样的疾病应选择不同的食方;二是不同的人所选的食方也有所不同。 作为营养治病的食物品种非常之多,所有的非化学合成生产的食物都是营养治病的好材料,因为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及含量都不一样,不同季节不同产地的食物在治疗效果上也有差别,这些丰富的差别与各种疾病是可以找到对应关系的。只有找准了这种对应关系,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 同一种疾病落在不同的人身上,其治疗方法也不一样,要详加辨证,全盘考虑,综合患者体质、性别年龄、疾病性质、疾病程度、发病地点季节等因素,对症食疗。 对症食疗就是实事求是,根据准确判断主客观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的科学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营养食疗毕竟不是药物治疗,疾病的恢复比较缓慢,身体免疫力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营养治病具有长期性,要根据病情的变化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食物搭配,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获得长久的健康。 (二)药食有别 药食并重 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到处觅食,猎食百兽,尝尽百草,逐渐地发现了有些食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还可以治病。在原始社会,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神农氏尝百草的神话故事里,记载的就是人们不断认识食物和探索食物药性的事情。人类在开拓食物来源的同时发现了药,所以说“药食同源”。 药物是从食物中发掘出来的,药物是特殊的食物,是可供入药的食物。从中医药学角度来看食物和药物都有寒、热、温、凉四性与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分,在功能上也都有补、泻、温、清作用,所以说“药食同理”。 宏观上说,药食同源,药食同理,但绝非指药食不分,药物对人体的功能作用与一般食物是不一样的,古人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说明药食的内涵和功能是有区别的,不能等同视之。 药物与食物主要的区别体现在:口味差别,食物一般气香味美,而药物一般是苦口的;食用方式有别,进食食物可以随意一点,而服药非得按量、按时、按疗程;成分构成有别,食物是由多种营养成分组成的,每人每天都需要摄入,药物成分一般比较单一,药性强,尤其是由化学合成的西药。 药物具有刚烈性,食物却有温润性,药食各有特点,各有所长,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在营养治病的过程中做到药食并重,相辅相成,科学合理地运用。比如,病情严重的患者,我们应以药物治疗为主,以营养治疗为辅,两者紧密配合,这样标本兼治,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