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起睛高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眼炎、目突、白睛红赤、胞睑红肿、恶心、发热、烦躁、高热、目痛、呕吐、热泪、神昏、视力下降、视力障碍、头痛、谵语、灼痛。
治法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风火热毒攻目,火热不止则胞睑、白睛红赤肿胀,眼珠或眶内灌脓。邪毒内侵,正邪相搏,故发热恶寒,头痛剧烈。舌红苔黄,脉弦数为风火热毒内盛之象。火毒炽盛,煎熬营血,腐蚀血肉则眼部灌脓,高突出眶,头眼剧痛。火气上逆,胃气不降,故面赤气粗,恶心呕吐。火毒入营,内陷心包,壅闭清窍则壮热神昏。小便黄赤,舌质红绛及脉数皆里热炽盛之候。 治疗原则 本病为眼科急重症,临证须循证求因,标本兼治,若病情危急者,宜中西医综合治疗。 证治分类 内治 (一)风火热毒炽盛 症状:眼症如上,全身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剧烈,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散邪。 方药:内疏黄连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芩、栀子、连翘、大黄、赤芍、当归、槟榔、木香、薄荷、桔梗、甘草。 (二)火毒内陷 症状:前述眼症严重,头眼剧痛,恶心呕吐,壮热神昏,面赤气粗,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脉数。 治法:清营解毒,清心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或送服安宫牛黄丸。 常用药:犀角、生地、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竹叶、玄参、麦冬。 外治 1、应用抗生素,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脓成者,应手术治疗,在波动最明显处切开排脓。 其他疗法 单用中药治疗不能控制病情发展,或病情危重者,宜中西医结合救治。配合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根据病情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临床表现
临床以发病急骤,患眼突起,红赤肿痛,转动受限,视力下降等为特征的急性眼病。
检查
1、眼部检查:胞睑、白睛红赤肿胀,眼珠或眶内灌脓,睛高突起,甚至高突出眶,转动失灵。最终可溃穿组织,脓汁外流。眼珠溃脓者则珠堪目盲。全身常伴发热头痛,甚至恶心呕吐。严重者,高热昏迷,病情危重。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超声检查:可见眼外肌轻度肿大;球后脂肪垫扩大,光点分散;球筋膜囊积液,表现为球壁外弧形无回声区;如脓肿形成则可见不规则暗区,间杂回声光斑。 (2) CT扫描:可显示眶内脂肪区密度较高;脓肿形成后则为不规则高密度块影,均质而不增强。
病因
因风火邪毒,脏腑积热,上攻于目所致。
疾病预后
本病发病急,来势猛,治不及时,邪毒蔓延,可致毒入营血,邪陷心包而危及生命。
预防
1、面部若有疖肿等感染病灶,应积极治疗,并切忌挤压和过早切开,以免邪毒扩散。 2、发病后应卧床休息,避风寒,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忌食荤腥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备注
突起睛高,中医病名。又名睛高突起,睛胀。症见目睛高突胀起,疼痛难忍,目赤泪热,眼珠转动失灵,视力下降。似今之炎性突眼。多因风热火毒,上冲于眼。治宜泻火解毒。内服退热桔梗饮子或郁金酒调散加减。外以疏风解表之品薰洗之。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眶内炎症,如眼眶蜂窝织炎、眶骨膜炎、眼球筋膜炎、全眼球炎等。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