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肺炎、支气管炎、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肺炎喘嗽、鼻煽、烦躁、呼吸加快、呼吸速率及节律异常、气促、气急、痰鸣。
治法
1.一般治疗 (1)护理环境要安静、整洁。要保证休息,避免过多治疗措施。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使空气比较清新,并须保持一定温度、湿度。 (2)饮食应维持足够的入量,给以流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菜水、果汁等,并可补充维生素C、A、D、复合维生素B等。对病程较长者,要注意加强营养,防止发生营养不良。 2.抗生素疗法细菌性肺炎应尽量查清病原菌后,至少要在取过体液标本作相应细菌培养后,开始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3.抗病毒疗法广义的抗生素疗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如临床考虑病毒性肺炎,可试用三氮唑核苷雾化吸入。 4.对症治疗 (1)退热与镇静一般先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冰枕,或注射安痛定,安乃近等退热,对高热严重的病例可用氯丙嗪与异丙嗪合剂肌注。 (2)止咳平喘的治疗应清除鼻内分泌物,有痰时用祛痰剂(如吐根糖浆),痰多时可吸痰。最好提高室内相对湿度65%左右,同时多饮水。咳喘重时可肌注氯丙嗪与异丙嗪合剂(冬眠Ⅱ号)。 (3)输氧病情较重者需要输氧。 (4)严重肺炎以及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往往发生心力衰竭,出现心率加速、烦躁不安、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浮肿、面色苍白发灰,甚至心脏扩大及有奔马律。心力衰竭给氧、祛痰、止咳、镇静等一般处理外,应早用强心药物。 5.液体疗法对不能进食者,可进行静滴输液。对高热及喘重或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不显性失水过多,总液量可偏高。 6.激素治疗一般肺炎不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的细菌性肺炎,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在下列情况下可加用激素: (1)中毒症状严重,如出现休克、中毒性脑病、超高热(体温在40℃以上持续不退)等。 (2)支气管痉挛明显,或分泌物多。 (3)早期胸腔积液,为了防止胸膜粘连也可局部应用。以短期治疗不超过3-5天为宜。一般静脉滴氢化可的松或口服强的松。用激素超过5-7天者,停药时宜逐渐减量。病毒性肺炎一般不用激素,毛细支气管炎喘憋严重时,也可考虑短期应用。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或迟缓,多数发病前先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轻者先有流涕、轻咳、低热、纳差,1-3日后突然高热,体温38-39℃,咳嗽加剧、气促而发病;也有突然发热、咳嗽、气急、烦躁而发病者。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咳嗽和肺部体征均不明显,常见拒食、呛奶、呕吐或呼吸困难。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初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喘重而咳嗽反稍减轻,恢复期变为湿性咳嗽伴喉中痰鸣。呼吸增快,每分钟可达40次以上,伴鼻翼煽动,甚至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肺部听诊:早期胸部体征常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变粗或稍减低,进而病灶扩大可有叩浊音,两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尤以两肺底深吸气时为著;恢复期出现粗大的湿啰音。
检查
1.血象 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一般可达(15-30)×109L,偶可高达50×109L。粒性白细胞达0.60-0.90.但在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白细胞可不高或降低。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数多数低下或正常。 2.细菌检查 肺穿刺细菌学检查最可靠而被认为是"黄金标准",但很难被医师及患儿接受。痰培养,尤其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取分泌物作培养较为可靠,但也可能污染。 3.其他病原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以病毒分离最为可靠、重复性好、特异性强,但需时间长、操作繁琐,需一定技术和设备条件。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有诊断意义。血气分析、血乳酸盐和服离子间隙(AG)测定。对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可以依此了解缺氧与否和严重程度、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的类型和程度,有助于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
病因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夏季并不例外。甚至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患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受感染。支气管肺炎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