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经行吐衄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7W

小结

本病证症状与证候为:经行吐衄、血热、洪数脉、便秘、烦躁、口干、脉洪数、面红、尿赤、衄血、呕血、情绪不稳、舌红、睡眠不安、苔干、吐血、血色红紫、咽干、易怒。

治法

治疗以清降逆火、引血下行为大法,或滋阴降火,或清泄肝火。

临床表现

每逢月经来潮前1-2日,或正值经期,亦有少数在经将净时出现吐血或衄血,血量多少不一,经净后便停止,多伴月经量减少,甚则无月经,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

检查

1.体格检查 详细检查鼻、咽部以及气管、支气管、肺、胃等黏膜有无病变,必要时 行活检以辅助诊断,排除恶性肿瘤及炎症所致出血。 2.妇科检查:无异常。 3.辅助检查:胸部ⅹ线片、纤维内窥镜检查以排除鼻、咽部以及气管、支气管、肺、 胃等器质性病变。

病因

本病主要机理多为血热而冲脉之气上逆,迫血妄行所致。出于口者为吐,出于鼻者为衄。临床以鼻衄多见。 1.肝经郁火若素性抑郁,或暴怒伤肝,肝郁化火,冲脉附于肝,肝移热于冲脉,当经期血海充盈,冲气旺盛,血海之血随冲气逆上而为吐血、衄血。 2.肺肾阴虚平素肺肾阴虚,又过食辛燥药食,阴虚血亏,虚火上炎,灼津伤络,以致经行吐衄。

预防

1.有衄血史者平时饮食宜清淡,不可嗜服辛辣煎烤食物,以免伤阴津,引血妄行。 2.保持心情舒畅,尤其经前或经期更须稳定情绪防止经血上道而致衄血。 3.经行吐衄一症,以肝郁、血热者多,大抵气逆则上冲,血热则妄行。血热气逆,吐衄之症由此而作,故治之法无非清血顺气之品,但用药不宜过用寒凉,以免血滞留瘀。此外,饮食上切忌辛辣、椒、姜、葱之类。

备注

经行吐衄,中医病名。是指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发生周期性吐血或衄血者,称为"经行吐衄",又称"倒经"、"逆经",以青春期少女多见,亦可见于育龄期妇女,本病中医治疗预后较好。本病属中医经行诸证范畴,相当于西医的"代偿性月经"。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