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药性论》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5.1K

【别名】苏叶《本草经集注》。植物名:皱紫苏、赤苏、紫苏、红紫苏。 【基原】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 【正名释义】本品性能舒畅,功能行血和血,其茎叶色紫,故名。 【别名释义】时珍曰:苏从稣,音酥,舒畅也。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日紫苏者,以别白苏也。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时珍之说也未细分,其叶面背皆紫色者为紫苏;其叶面背皆白色者名白苏;其叶色不紫而气不香似荏者,野苏也。 【推演性能】紫苏色紫人血分,其味辛入气分,气芳香,力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故具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之功。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 【传说故事】紫苏之名,据传是这样的:一年重阳节,华佗在一家酒店看见一伙少年在比赛吃螃蟹,便上前去劝他们不要多吃,他们不听仍吃个不停。过了一阵,那伙少年便大喊肚痛,有的痛得直冒汗,有的痛得在地上打滚。华佗立即叫徒弟采了些紫色草,煎汤给他们喝下,过了一会儿,他们的肚痛止住了。华佗问:“喝了这药,觉得怎么样?”少年异口同声回答:“舒服多了。”华佗说:“这药草还没有名字,病人吃了感到舒服,今后就叫它‘紫舒’吧!”后来,大概是近音的缘故,被人们叫做紫苏了。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