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积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疳疾、积证、苔腐、脊疳、睑弦赤烂、鼻干、鼻红肿、便溏、唇白斑、唇淡白、发黄、俯卧、腹大、腹露青筋、腹胀、汗多、脊柱后凸、精神萎靡、口渴、毛发干枯、面黄、面萎黄、纳呆、睡眠不安、溏结不调、体重下降、先干后溏、消谷善饥、消瘦、异嗜、指纹淡。
治法
1.心疳治则清心泻热。 2.肝疳治当清肝泻热。 3.脾疳治宜消疳健脾。 4.肺疳治宜清肺泻热。 5.疳肿乃由疳久脾衰,不能制水,故头面四肢浮肿,胀甚者褐子丸,大喘者不治。 6.丁奚疳治宜补脾养胃。 7.肾疳治宜滋肾补脾。 8.脑疳应以治疳为主,并兼治其标。 9.眼疳治宜疏解肝火。 10.鼻疳治当清肺泻热。 11.牙疳治宜泻其毒火。但此证必须胃强能食,才能胜任峻药,否则预后不佳。 12.蛔疳治宜先用使君子散,驱虫用以治标。疳泻、疳热、疳痢、疳肿胀、疳渴等均系疳患儿合并症,临证时当细审明辨,分别其表里虚实、标本缓急,随证施治。
临床表现
临床以面色萎黄,身体消瘦,腹胀膨大,青筋显露,精神萎软,烦闹不安等为特征的小儿初中期疳病。
病因
因喂养不当,或多种原因致使脾胃受损,积滞日久所致。
疾病预后
1.心疳又名惊疳,多由心经郁热而致。 2.肝疳又名风疳,多因肝经受热所致。 3.脾疳又名疳积,多由喂养不当引起脾胃虚损,营养不良。 4.肺疳又称气疳,多因郁热伤肺而致。 5.疳肿乃由疳久脾衰,不能制水,故头面四肢浮肿,胀甚者褐子丸,大喘者不治。 6.丁奚疳。 7.肾疳又名急疳,多由伏热内阻,或由肾气不足所致。 8.脑疳。多因气血不足,或由于感染所致。 9.眼疳是由疳热上攻于眼所形成。 11.牙疳主要是由于毒热攻胃所致。 12.蛔疳因生蛔虫日久而成的疳疾。
备注
疳疾,指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以致干枯羸瘦的疾患。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临床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腮缩鼻干,唇白,睑烂,脊耸体黄,咬甲斗牙,焦渴,嗜异、腹部膨隆、精神萎靡为特征。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