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瘤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黄褐、结节、有恙。
治法
对于全身症状可采用对症治疗,如尿崩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改善内分泌和骨发育的症状。 药物治疗 1、降脂药物 降低患者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降低血脂。常用药物包括烟酸、丙丁酚、考来烯胺、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2、抗氧化剂 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泡沫细胞的形成,常用药物有普罗布考。 3、药物注射 主要使用的药物包括肝素类药物(如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和藻酸双酯钠等)及某些抗肿瘤药物(如平阳霉素)等,需要反复注射药物,且容易复发。 相关药品 烟酸、丙丁酚、考来烯胺、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罗布考、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藻酸双酯钠、平阳霉素。
临床表现
1、睑黄瘤 为皮肤黄色丘疹、橘黄色扁平斑块,常对称的好发于双上脸内眦部,多发或单发,形态不规则、大小范围不等。脸黄瘤一旦形成,不会自发消失,会保持不变或不断增大。 2、泛发性扁平黄瘤 为大片橘黄色或棕黄色斑片,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一般不隆起,只是在皮肤表面向外扩展,常对称分布在面部、眼周、肩、颈、躯干上部和上臂,也可发生在大腿内侧、肘窝及膝盖后窝。 3、结节性黄瘤 关节的伸面较易发生,尤其是膝和肘关节,皮疹形态和大小各异,多为扁平或隆起,直径从数mm到2.5cm,或为更大的肿瘤一样的结节,结节为黄色、橘黄色或黄红色,常有红晕,质地坚实,不痛,但大的结节可能有触痛。单个或群集分布,有融合倾向。早期皮疹为淡黄色或红色,较老的皮疹可能发生并失去颜色。结节表面可能出现不规则皱褶状、分叶状。 4、掌黄瘤 出现沿掌纹和手指掌面纹理分布的扁平黄色瘤,微细,呈线状分布。 5、播散性黄瘤 皮损为黄色、红棕色或棕黑色丘疹、结节,数量较多,分散或集簇分布。腋下、颈、时窝及膝盖后发病比较多。 6、发疹性黄瘤 皮疹为针尖大小或没有皮疹,炎症较明显,可形成栅栏状肉芽肿。臀部、肩部和臂的后侧较多发病,通常分批出现,可随着血浆脂蛋白水平变化而增多或减少。数周后可自行消退,常伴有瘙痒,有时按压会感觉疼痛。 7、腱黄瘤 表现为生长缓慢的皮下结节,直径5-25mm,多发生在肌腱、韧带、筋膜和骨膜上,与皮肤不粘连。 8、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是一种皮肤黏膜和眼的黄色肉芽肿,主要表现为环状丘疹或结节性皮损。常在出生后半年发病,偶尔也有儿童期或成人发病的,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丘疹或结节,高出皮肤表面,大小为4-20mm左右,开始时为红色,后变为黄色或棕色。
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通过视诊和初诊,观察皮损特点,与周围皮肤比较,病变处皮肤稍硬。 实验室检查 主要为血液生化检查,检查患者有无高脂蛋白血症和(或)高胆固醇血症,并做肝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空腹血糖检查等。 病理检查 取小部分皮损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
病因
本病最主要的原因是血浆脂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过度升高,或局部沉积。此外,遗传因素、雌激素、药物、物理与化学刺激、饮食、肥胖等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增加发生本病的风险。
备注
黄色瘤(Xanthoma)是指发生于皮肤、肌腱等部位的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病理上呈泡沫状,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的胆固醇,成团出现于皮下,形成瘤样肿物。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