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道蛔虫病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7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小儿、肠道蛔虫病、舌尖红、弦滑脉、便秘、风团、白斑、白睛蓝斑、嘈杂、大便不调、恶心、腹露青筋、腹胀、蛔虫、脉弦滑、面萎黄、呕吐、脐腹痛、瘙痒、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剥、苔腻、体重下降、消瘦、泄泻、异嗜。

治法

1.驱虫治疗 (1)甲苯咪唑是治疗蛔虫病的首选药物之一,为广谱驱虫药,能杀灭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等。副作用小,偶见胃肠不适、腹泻、呕吐、头痛、头昏、皮疹、发热等。亦可用复方甲苯咪唑。 (2)枸橼酸哌嗪安全有效的抗蛔虫和蛲虫药物,阻断虫体神经肌肉接头冲动传递,使虫体不能吸附在肠壁而随粪便排出体外,麻痹前不兴奋虫体,适用于有并发症的患儿。毒性低,大量时偶有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震颤、共济失调等,肝肾功能不良及癫痫患儿禁用。在肠梗阻时,最好不用,以免引起虫体骚动。 (3)左旋咪唑为广谱驱肠虫药。口服吸收快,由肠道排泄,无蓄积中毒。对钩虫、蛲虫也有效。副作用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偶有白细胞计数减少、肝功损害、皮疹等,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4)阿苯达挫广谱杀虫剂。<2岁禁用。 2.并发症的治疗 (1)胆道蛔虫症治疗原则 为解痉止痛、驱虫、控制感染及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驱虫最好选用虫体肌肉麻痹驱虫药。内科治疗持久不缓解者,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2)蛔虫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解痉、止痛等处理,疼痛缓解后可予驱虫治疗。完全性肠梗阻时应即时手术治疗。 (3)蛔虫性阑尾炎或腹膜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1.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 (1)蛔幼性肺炎或蛔虫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即 Loffler综合征)幼虫移行至肺引起,表现为咳嗽、胸闷、血丝痰或哮喘样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可见肺部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症状1-2周消失。 (2)重症感染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甲状腺和眼,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惊厥、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视网膜炎、眼睑水肿及尿的改变等。 2.成虫引起的症状成虫寄生于空肠,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 临床表现:与蛔虫多少、寄生部位有关。轻者无任何症状,大量蛔虫感染可引起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异食癖;常腹痛,位于脐周,喜按揉,不剧烈;部分病人烦躁易惊或萎靡、磨牙;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症状。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病因

人蛔虫亦称似蛔线虫,简称蛔虫。蛔虫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蛔虫病,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移行症。儿童由于食入感染期虫卵而被感染,轻者多无明显症状,常可影响孩子的食欲和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异位寄生虫可导致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