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吞咽困难、食入即吐、食管炎、食管狭窄、消化道溃疡、食管癌、浮数脉、缓脉、细涩脉、弦细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寸伏、便结、大便困难、泛吐清水、浮肿、口干、脉沉细弱、脉微细无力、脉弦长有力、面浮、面㿠白、面肿、皮肤干枯、皮肤干燥、气短、气短胸痛、舌淡、舌红、舌津少、舌瘀斑、苔白腻、体重下降、消瘦、形寒、胸膈痞闷、胸闷、胸闷气短、胸痛、咽干、咽梗、隐痛、足肿。
治法
临床辨证应察其虚实。实者是指气、痰、血三者互结于食道,虚者是属津血日渐枯槁。一般初期以标实为主,根据气结、痰阻、血瘀的不同,分别进行治疗,但均需加入滋阴养血润燥之品,后期以本虚为主,应根据津血枯涸及阳气衰弱的程度,给予不同的调治。
临床表现
临床以吞咽不顺,食入即吐,或饮食梗阻不下等为特征的脾系病。
None
噎膈
病因
因忧思不解,痰气凝结,以及火郁或血瘀、津枯、癌毒等致使食道梗阻所致。
疾病预后
中医病名,噎膈是指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一种疾病。多见于高龄男性。噎与膈有轻重之分,噎是吞咽之时,梗噎不顺,食物哽噎而下;膈是胸膈阻寒,食物下咽即吐。噎可单独出现,是膈的前驱症状,而膈常由噎发展而成,临床常噎膈并称。现代医学中的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溃疡、食管癌及贲门痉挛等均属本病范畴。
备注
1.痰气交阻证证候:吞咽梗阻,胸膈痞满,疼痛,嗳气,呃逆或呕吐痰涎,口燥咽干,形瘦神疲,大便坚涩或便如羊粪,舌质红,苔薄腻或薄黄,脉弦细而滑。治则:理气开郁、化痰润燥。主方:启膈散。方药:沙参、丹参、茯苓、川贝母、郁金、砂仁壳、荷叶蒂等。 2.瘀血内结证证候:胸膈疼痛,食不得下而复吐出,甚则饮水难下,大便坚如羊粪,或吐出如赤豆汁,形体消瘦,肌肤枯槁,舌质红或青紫,脉弦细涩。治则:滋阴养血,破结行瘀。主方:通幽汤。方药:当归身、升麻、桃仁、红花、甘草、生地黄、熟地黄、槟榔。 3.津亏热结证证候:吞咽梗涩且痛,可进流质饮食,固体饮食难以咽下,形体日渐消瘦,口燥咽干,大便秘结,五心烦热,舌质红干有裂纹,脉弦细数。治则:滋养津液。主方:五汁安中饮。方药:水梨汁、莲藕汁、甘蔗汁、韭菜汁、芦根汁。 4.气虚阳微证证候:长期饮食不下,或食后即吐,泛吐清涎,面色白,精神倦怠,形寒气短,腹胀浮肿,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则:补气温阳。主方:补气运脾汤。方药:人参、白橘红、茯苓、黄芪、砂仁、甘草;右归丸。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