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腹泻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腹泻、白细胞增多、初生、红细胞增多、小儿、血钾降低、惊厥、便黄、便绿、便血、肠鸣、唇干、大便酸臭、蛋花便、发热、烦躁、腹胀、昏迷、精神萎靡、口干、黏液便、呕吐、皮肤干燥、嗜睡、水样便、头昏、脱水、囟门下陷。
治法
原则: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1.饮食疗法继续原饮食,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减少辅食。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或过敏性腹泻,则需改用无乳糖奶粉及深度水解或游离氨基酸奶粉喂养。 2.液体疗法 (1)口服法适用于轻中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 (2)静脉补液法用于中度、重度脱水。 3.控制感染针对病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4.对症治疗腹泻可口服蒙脱石散。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剂,或多酶片。依病情对症处理。
临床表现
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 1.一般症状因腹泻轻重而异。 (1)轻型腹泻主要是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10余次。大便稀,有时有少量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混有少量黏液。每次量不多,常见白色或淡黄色小块,系钙、镁与脂肪酸化合的皂块。偶有小量呕吐或溢乳,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他周身症状。体重不增或稍降。体液丢失在50ml/公斤以下,临床脱水症状不明显。预后较好,病程3-7天。 (2)重型腹泻可由轻型加重而成。每日大便十数次至40次。开始转为重型时,便中水分增多,偶有黏液,呈黄或黄绿色,有腥臭味,呈酸性反应。换尿布不及时者,常腐蚀臀部皮肤,表皮剥脱而发红。随病情加重和摄入食物减少,大便臭味减轻,粪块消失而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色变浅,主要成分是肠液和小量黏液,呈碱性反应。大便量增至每次30ml,多者可达50ml。镜下见脂肪滴、游动的细菌、黏液、重症偶见红细胞,白细胞可达每高倍视野10个左右。患儿食欲低下,常伴呕吐。多有不规则低热,重者高热。体重迅速降低,明显消瘦。如不及时补液,脱水、酸中毒逐渐加重。少数重症病起急遽,高热达39℃-40℃,频繁地呕吐、泻水样便,迅速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症状。近十余年来,由于多能提早就诊,严重的重型腹泻已明显减少。 2.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以脱水、酸中毒为主,有时有低钾、低钙症状。 1)脱水患儿较快地消瘦、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皮肤苍白甚至发灰、弹性差,前囟和眼窝下陷,黏膜干燥,腹部凹陷,脉细数,血压降低和尿量减少。脱水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脱水体液丢失占体重的5%以下。患儿精神稍差,面色略苍白,皮肤稍干但弹性尚好,眼窝稍陷,小便较平时略少; (2)中度脱水体液丢失约占体重的5%-10%。患儿萎靡、阵阵烦躁,皮肤苍白发灰、干燥、松弛、弹性差,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口周发青,前囟和眼窝明显下陷,唇及黏膜干燥,心音钝,腹部凹,四肢发凉,小便明显减少; (3)重度脱水体液丢失占体重的10%-15%。患儿萎靡、淡漠,对周围环境无反应,皮肤苍灰,弹性极差,捏起后不易平复。前囟与眼窝深陷,眼不闭,结膜干涩,哭无泪,角膜无光,口唇发绀,黏膜干燥、不清、心率速,血压不易测出。腹深陷。四肢厥冷。尿极少或无尿。 估计脱水程度时,应重视眼窝、前囟凹陷程度。 (1)低渗性脱水易出现皮肤弹性减低,而营养不良儿平时弹性就差,应予注意。 (2)酸中毒主要是精神萎靡,呼吸深长。严重者呼吸增快,甚至昏迷。新生儿或小婴儿无或较晚出现呼吸深长,主要表现为嗜睡、苍白、拒食、衰弱等,估计酸中毒时,要注意患儿年龄。 (3)低钾血症多在水泻1周以上出现明显低钾,原有营养不良者出现较早、较重。一般患儿未输液前较少有低钾症状,输入不含钾液体后,随脱水酸中毒的纠正,逐渐出现低钾症状:精神萎靡、肌张力低、第一心音钝。再重则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减弱。如未及时补钾,低钾严重时可出现肌肉麻痹甚至呼吸肌麻痹、肠麻痹、膀胱麻痹,腱反射消失,心率减慢、心律不齐、心尖部出现收缩期杂音、心脏扩大,可危及生命。血钾在3.5mmol/升以下多出现低钾症状。 (4)低钙血症原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腹泻日久的患儿,常在输液后出现烦躁不安、手足搐搦甚至惊厥等低钙症状。检查可见佛斯特氏和腓反射阳性。 (5)低镁血症少数患儿纠正脱水、酸中毒、补充钙后出现低镁性手足搐搦症。表现为手足震颤、搐搦、哭闹、易受刺激、不能入睡。
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大便镜检消化不良者有脂肪滴或少量黏液,肠炎者有白细胞及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真菌性肠炎可见真菌抱子及菌丝,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
病因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期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本病致病因素分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本病如治疗得当,效果良好,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