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原细胞瘤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包块、睾肿、咯血、呼吸困难、咳嗽、嗜睡、体重下降、胸痛。
治法
精原细胞瘤-精原细胞瘤-西医治疗临床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治疗任何睾丸肿瘤应先行高位睾丸摘除术,然后根据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案。精原细胞高度放射敏感,较低剂量就能消灭转移病灶而不产生明显的放射损伤,临床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睾丸高位摘除后,应对同侧髂淋巴结和腹膜后淋巴结进行预防性照射,直线加速器高能射线、60Co和千伏X线均可作为外照射源。但不必进行高剂量预防照射。临床Ⅱ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治疗临床Ⅱa期,腹膜后转移淋巴结较小,照射野同临床Ⅰ期,临床Ⅱb期转移淋巴结较大,应根据转移灶大小设计照射野至充分包括淋巴结,腹腔广泛转移者,应进行全腹照射。临床Ⅱ期放射治疗剂量分割同临床Ⅰ期,照射中平面剂量25Gy后,Ⅱa期缩野增强照射转移淋巴结10Gy,中平面总剂量应达到35Gy/4-5周以上,Ⅱb期增强照射15Gy,总剂量达到40Gy。临床Ⅱ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是否需要进行纵隔和左锁骨上区预防放射,仍有争议。临床Ⅲ期和Ⅳ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治疗临床Ⅱ期、Ⅲ期和Ⅳ期睾丸精原细胞瘤均需进行放射与化疗的综合治疗,Ⅲ期病例治疗方法同Ⅱ期,但纵隔及左锁骨上区转移淋巴结的照射剂量应达到35-40Gy/5-6周。临床Ⅳ期病例治疗前已有远处转移,应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控制局部病灶,不作预防性放射。治疗以应用化疗放疗-化疗,即"三明治"技术为合理,即先作3个疗程化疗,尔后照射35-40Gy/5-6周,再进行3-4个疗程化疗。睾丸精原细胞瘤对多种抗肿瘤药物敏感,我国首创的 N-甲酰溶肉瘤素治疗睾丸精原细胞瘤,每晚睡前服用150-200mg,6-8克为一疗程,总有效率达91.3%,其中2/3完全缓解。近来来,主要采用以 PVB或VAB-6、PVP16联合化疗,Ⅲ期病例治愈率达90%。放射性治疗术后放射性治疗能够降低肿瘤部位和腹主动脉旁以及盆腔淋巴结的复发率,因为手术治疗可以切除摸见的和看见的肿块以及肿大的淋巴结,但不能彻底清除在肿瘤周围的显微灶及亚临床病灶,所以放射性治疗和手术可取长补短。通过手术切除主要的瘤块,采用中等剂量放射治疗,以消灭残存的显微灶和亚临床病灶,既可提高局部的控制率,又可降低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对于Ⅱ期 C和Ⅲ期患者在放射性治疗的前提下结合化疗,对已有远处转移的精原细胞瘤可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缓解症状,使部分病人的生命得以延长,在治疗中特别重视定位,摆位等重要环节,同时亦强调在有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定情况下,应积极地、稳定地对待这一关键问题,故主张对尚无远处转移或已有远处转移应积极治疗。
临床表现
肉眼观,睾丸肿大,有时可达正常体积的10倍,少数病例睾丸大小正常。肿瘤体积大小不一,小者仅数mm,大者可达十余cm,通常直径为3-5cm。
病因
精原细胞瘤(Seminoma)起源于睾丸原始生殖细胞,为睾丸最常见的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常为单侧性,右侧略多于左侧。发生于隐睾的机率较正常位睾丸高几十倍。该瘤为低度恶性。肉眼观,睾丸肿大,有时可达正常体积的10倍,少数病例睾丸大小正常。肿瘤体积大小不一,小者仅数mm,大者可达十余cm,通常直径为3-5cm。
备注
中医治疗方(1):生地黄、山茱萸、泽泻、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菟丝子各l0克,甘草58,山药、丹皮、茯苓各12克:方(2):人参、白术、茯苓、生地黄、白芍、当归、女贞子、枸杞子各l0克,甘草5克,黄芪15克。属阴虚火旺证者。用方(1):属气血两虚证者,用方(2):亦可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30例,均用直线加速器(或60Co)放射治疗。疗效:用上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病种包括精原细胞瘤、恶性淋巴瘤及胃癌、胰腺癌、腹腔转移癌),两组分别优11,5例;良14,10例;差5,15例。3年生存率分别68%,32%(P<0.01)。生活及心理质量、身体状况积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方(1):生地黄、山茱萸、泽泻、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菟丝子各l0克,甘草58,山药、丹皮、茯苓各12克;方(2):人参、白术、茯苓、生地黄、白芍、当归、女贞子、枸杞子各l0克,甘草5克,黄芪15克。用法:属阴虚火旺证者。方(1):生地黄、山茱萸、泽泻、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菟丝子各l0克,甘草58,山药、丹皮、茯苓各12克:方(2):人参、白术、茯苓、生地黄、白芍、当归、女贞子、枸杞子各l0克,甘草5克,黄芪15克。制用法:属阴虚火旺证者,用方(1):属气血两虚证者,用方(2)。亦可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30例,均用直线加速器(或60Co)放射治疗。疗效:用上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病种包括精原细胞瘤、恶性淋巴瘤及胃癌、胰腺癌、腹腔转移癌),两组分别优11,5例;良14,10例;差5,15例。3年生存率分别68%,32%(P<0.01)。生活及心理质量、身体状况积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方(1):生地黄、山茱萸、泽泻、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菟丝子各l0克,甘草58,山药、丹皮、茯苓各12克;方(2):人参、白术、茯苓、生地黄、白芍、当归、女贞子、枸杞子各l0克,甘草5克,黄芪15克。用法:属阴虚火旺证者。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