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百日咳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小儿、百日咳、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升高、惊厥、青紫、憋气、发热、叫呼、咳嗽、咳痰、呕吐、喷嚏、痰稠、痰黏。
治法
一般抗生素治疗14天为一疗程。所有家属及密切接触者也应用药,以防感染和传播。 治疗: (1)一般和对症疗法: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与哭泣。注意营养,加强护理,剧咳时可适当用苯巴比妥及安定镇静。可给痰易静、氧化胺等该痰剂或雾化治疗。严重的婴幼儿患者可用短程(5天左右)强的松1-2mg/公斤/D。 (2)抗主素治疗:及早使用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首选红霉素30-50克/公斤/D,口服7-10天,亦可用氨节青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 (3)中药:早期为痰热内蕴,可用加味华盖散,中期为痰热阻肺,可用百部煎剂加减。成药有鹭鸶咳丸、百咳灵。
临床表现
症状:吸入的空气中带有病菌,由患者喷嚏、咳嗽或讲话而形成。有那些症状。开始如同流感,流涕、喷嚏、低热、轻咳,其后的二周咳嗽逐渐加剧,有剧烈的阵咳,激烈的咳嗽持续不断而导致呼吸困难。出现这种情况时患者的呼吸呈典型的鸡鸣声。6个月以下的婴儿和成人一般不出现典型的鸡鸣。成年和青年以及未完全免疫的儿童,症状比较温和症状详细描述本病可分为三期:卡他期,仅表现为低热、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7-10天后转入痉咳期,表现为阵发性疼挛性咳嗽,发作日益加剧,每次阵咳可达数分钟之久。咳后伴一次鸡鸣样长吸气。若治疗不善,此期可长达2-6周。恢复期阵咳渐减甚至停止,此期2周或更长。若有呼吸道感染可再致疼咳,病程可2-3月,故有"百日咳"之称。
病因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传染的。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鸡鸣样吸气声为主要特征。如果治疗不当,常可并发肺炎、脑病等。另外,百日咳病程长,可持续2-3个月以上,所以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很大。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患有百日咳应及早进行治疗。对于百日咳患儿应及早选用抗生素,以清除鼻咽部的百日咳杆菌。如红霉素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mg,分2次肌内注射;也可酌情使用复方新诺明或增效联磺片,每次半片,日服2次。以上抗生素应连续应用7-10天。如使用某一种抗生素5天不见效时,可另换一种,如果同时使用2种抗生素也并不能提高疗效,因此以单用为好。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其不良反应。据法国医学杂志报道,对于痉挛性咳嗽,用其它药物不能控制时,可使用维生素k,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其理论根据虽然不清楚,但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用法是:小于一岁的孩子每日肌内注射20mg;大于一岁者,每日肌内注射50mg。对于病情重的患儿,可使用高价"百日咳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每次1ml,隔日一次,连续用3次。中成药治疗百日咳也有一定疗效,如"百咳灵",每岁每交服一片,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鹭鸶咳丸",每次一丸(1.5克),日服2次,用梨汤或温开水送服。另外,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及时进行隔离,以免发生传染。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