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灸治胆绞痛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1.2K

小结

本艾灸法可用于:胆绞痛。

主穴:足三里、丘墟、阳陵泉、胆俞、神阙、日月、太冲。 配穴:高热加大椎、曲池、合谷;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黄疽加至阳;厌油腻加足三里、太冲;胆囊炎加胆俞。

胆绞痛

(1)取栀子、生大黄(生军)、芒硝各10g,冰片1g,乳香10g,上药共研细末,为1次量。加蓖麻油30ml、75%乙醇10ml、蜂蜜适量,调成糊状,敷灸于胆囊区,并保持8~12小时,每晚换药1次。主治肝胆湿热所致之右胁上腹部疼痛。 (2)取胆俞、日月,每次取单侧、双侧穴位交替使用。再取海马、雄黄、肉桂、干姜(原方无剂量)共研细末,加适量麻油、羊毛脂及氮酮溶液,充分搅拌后,制成“温通膏”备用。用时,将“温通膏”敷灸于同侧胆俞、日月,每穴涂药面积为30mmx30mm,约含生药5g,每晚敷灸8小时,2周为1个疗程。主治慢性胆囊炎。 (3)取大水蛙1只,雄黄30g,轻粉、冰片各2g,上药共捣烂成糊状(如太干,可加水适量),敷灸于压痛最明显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早晚各1次,直至体征消失为止。并配合西医支持疗法。主治慢性胆囊炎。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