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泛发型脓疱性细菌疹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急性、脓疱、细菌、疹、疱疮、红晕、急性面容。
治法
治疗原则 脓疱性细菌疹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手段为采用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常用药物有碘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以缓解患者的病情。 药物治疗 1、碘伏 外敷时可减少皮肤感染。 2、抗生素 常用有青霉素、头孢克洛、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可通过多种药理机制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 3、糖皮质激素 常用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及退热作用等多种作用。 相关药品 青霉素、头孢克洛、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泼尼松、地塞米松 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临床表现
总述 脓疱性细菌疹的主要表现为手掌、脚掌部位出现对称性小脓疱或小水泡,伴疼痛或瘙痒,常能看见脓疱和皮肤淤点同时存在,皮损多成批出现、成批消退,反复发作,在消失后还可留有干燥、质地坚硬的鳞屑。 并发症 随着皮疹面积扩大患者可能会出现的皮肤感染、菌血症、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情况。
检查
预计检查 当出现对称性小脓疱或小水疱,并伴有疼痛、瘙痒、脓疱和皮肤淤点,皮损消失后留有干燥且质地坚硬的鳞屑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先询问一些基本情况,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然后会建议行血常规检查、脓液细菌培养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便进一步明确病情。 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用肉眼或者放大镜用来观察皮肤损害的部位、范围、大小、分布及特点。 2、触诊 医生用手指面或者掌面用来感受皮肤损害的层次、质地、硬度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本病发作期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会增加,可辅助诊断。 2、脓液细菌培养检查 医生用棉签将患者的脓疱消毒后,以注射器抽取少量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对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病理检查 医生取患者的一小部分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结果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病因
总述 脓疱性细菌疹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牙龈炎等机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有关。 基本病因 1、上呼吸道感染 如有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的患者易诱发脓疱性细菌疹。 2、鼻窦炎 是常见的慢性感染病灶,可诱发本病。 3、牙龈炎 口腔内的感染性病灶,如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可诱发本病。
疾病预后
一般预后 脓疱性细菌疹的一般预后良好,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痊愈,如果机体没有新的感染灶,一般不会复发。 危害性 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皮疹面积扩大患者可能会出现的皮肤感染、菌血症、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情况。 自愈性 部分患者可以自愈。 治愈性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痊愈。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复发性 如果机体没有新的感染灶,一般不会复发。
备注
脓疱性细菌疹(Pustularbacterid)是一种细菌性感染病灶引起的机体过敏反应疹,主要表现为手掌、脚掌部位出现对称性小脓疱或小水泡,伴疼痛或瘙痒,皮损多成批出现、成批消退,反复发作。一般预后良好,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痊愈,如果机体没有新的感染灶,一般不会复发。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