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螺蛳壳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198

小结

本品为冷门中药本草,可用于:反胃、疳疮、瘰疬、烧烫伤、痰热咳嗽、胃酸过多、胃痛、溃疡、吐酸。

功能主治

化痰,和胃,敛疮。主痰热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烫伤,疳疮。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归经

肺;心;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9克;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别名

白螺壳、鬼眼睛。

来源

药材基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及其同属动物的贝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llamyaquadrata (Benson)采收和储藏:收集年久白色的螺壳,洗净,晾干。

原形态

方形环棱螺,贝壳中等大小,全体呈长圆锥形。壳质厚,极坚固。壳高26-30mm,壳宽14-17mm。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其上有同心环状的生长纹。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的水底。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

性状鉴别: 贝壳呈圆锥形,高2.5-4cm。壳顶尖,螺层6-7层,各层膨胀,有棱并有不很明显的横斜线纹,缝合线明显。外表光滑,壳口歪,卵圆形,表面灰白色,体轻,质脆。气微味甘。

化学成分

贝壳主要含碳酸钙(Ca CO3)。

炮制

1.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 2.煅螺蛳壳:取净螺蛳壳,置坩蜗内,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末。

各家论述

1.治痰积及胃脘痛。 2.《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 3.《饮片新参》: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 4.《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及胃酸过多。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