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花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46

小结

本品为冷门中药本草,可用于:崩漏、喉痹、淋证、疝气、烧烫伤、痔疮、便血、衄血、痈疽、吐血。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主喉痹,吐血,衄血,崩漏,便血,淋证,疝气,痔疮,痈疽,烫伤。

性味

微苦;辛;微甘;寒。

归经

归胃;脾;肺;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或绞汁。

注意

《别录》:多服令人溏泄。

别名

剧荔花、蠡草花、马楝花、潦叶花、旱蒲花。

来源

药材基源:鸢尾科植物马蔺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lsch.) Koidz.采收和储藏:5-7月花盛开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马蔺多年生草本,高40-60cm。根茎木质化,粗壮,斜升,近地面有大量呈纤维状的老叶叶鞘。须根粗长,黄白色。叶簇生,坚韧,近于直立;叶片条形,长40-50cm,宽4-6mm,先端渐尖,全缘,基部套褶;无中脉,具多数平行脉。花茎先端具苞片2-3片,内有2-4花;花梗长3-6cm; 花浅蓝色、蓝色、蓝紫色,花直径5-6cm,花被裂片6,2轮排列,花被上有较深色的条纹;雄蕊3,花药黄色;子房长3-4.5cm,直径1-1.4cm,花柱分枝扁平,拱曲,先端2裂。葫果长圆柱状,长4-6.3cm,直径1-1.3cm,有明显的6条纵棱,先端具喙。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黑褐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山坡草地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干燥花朵具花被6片,线形,长2.5-3cm,直径2-4mm,多皱缩,先端弯曲,基部膨大,呈深棕色或蓝紫色;雄蕊3,花药多破碎或脱落,有残存的花丝,花西风长短不等。质轻,气显着,味微苦。以整齐、色紫者为佳。

各家论述

1.《本经》:去白虫。 2.《别录》:疗喉痹。 3.《纲目》:主痈疽恶疮。 4.《江苏植药志》:治吐血,衄血,金疮;又为利尿解热药;消痈肿及疝痛。 5.《河北药材》:利尿。治淋疾,解诸毒药。 6.《山西中药志》:破宿血,养新血,断血利,解毒。治腹中急痛,痔疮,诸症寒热,绞肠痧痛等症。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