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伤化燥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化燥、伤津、细数脉、津亏、燥证、饱胀、便干、大便干结、干咳、咯血、咳血、脉细数、脉弦涩、皮肤干燥、舌红、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白、苔糙、苔干、无痰。
临床表现
临床以口干、舌燥,频饮而不解其渴,食多、善饥,夜尿频多,逐渐消瘦,舌质红,舌苔薄黄或少,脉弦细或滑数,伴见皮肤干燥,四肢乏力,大便干结等为特征的证候。
None
津伤燥热证
病因
因燥热内蕴,或内热化燥,伤津耗液所致。
疾病预后
津伤化燥,是"内燥",是指体内津液不足,导致人体各组织器官失于濡润而出现一系列干燥枯涩症状的病理状态。由于津液亏少,内不足以灌溉,外不足以润泽肌肤孔窍,出现一系列干燥失润的症状,如肌肤干燥、口燥咽干、大便燥结。内燥病变的形成由久病耗伤阴津,大汗、大吐、大下或亡血、失精导致阴液亏少,或某些热性病过程中热伤津伤等所致。由于内燥的本质是体内津液亏损故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但以肺、胃、大肠最为多见。肺是娇脏,性喜柔润,若肺燥则宣降失职,常见干咳无痰,或咳血等症;胃喜润而恶燥,若胃燥则失于通降,常见不思饮食、食后腹胀等症;大肠传导食物糟粕,若大肠失润则传导失职,常见大便等结症。
备注
冬桑叶12克、石膏20克、甘草6克、党参15克、胡麻仁12克、阿胶烊化9克、麦冬12克、南杏仁15克、枇杷叶12克、天花粉12克、沙参15克、龙利叶10克。煎水内服。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