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堡病毒病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抽搐、出血、恶心、腹痛、腹泻、高热、肌酸痛、精神错乱、目陷、呕吐、情绪不稳、神乱、嗜睡、水样便、头痛、易怒。
治法
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减轻症状,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
临床表现
疾病潜伏期(从获得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2天-21天。由马尔堡病毒引起的疾病起病急,伴有高烧、剧烈头痛以及严重不适。肌肉酸痛属于常见特征。可在第三天开始出现严重水样腹泻、腹痛和抽筋、恶心及呕吐。腹泻可持续一周。处于这一阶段的患者外表被描述为"魔鬼样"特征,眼窝深陷,面无表情并且极度嗜睡。在1967年的欧洲疫情中,大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后2至7天出现不发痒的皮疹。许多患者在5至7天内出现严重出血表现,致命性病例通常会有某种形式的出血,经常是多个部位出血。呕吐物和粪便中带有鲜血,通常伴有鼻腔、牙龈和阴道出血。静脉穿刺部位(从静脉获取体液或者血液样本)的自发性出血可能特别棘手。在重病阶段,患者会有持续性高热。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可能会出现错乱、易怒以及攻击行为。在疾病晚期(第15天)偶尔出现睾丸炎。在致命病例中,死亡最常发生在症状出现之后的第8天至第9天,一般在此之前会出现严重失血和休克。
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血涂片中可见不典型的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并伴有获得性 Pelger Huet细胞核异常。血小板减少,血沉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淀粉酶可升高。尿素氮升高,蛋白和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细胞培养 可用细胞培养和动物接种分离马尔堡病毒。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3.双抗夹心法 用双抗夹心法 ELISA检测病毒抗原和 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但这些检查必须在 P4级实验室进行,以防止感染扩散。
病因
马尔堡病毒病是马尔堡病毒引起的严重的病毒性出血热。据认为,狐蝠科果蝠属于马尔堡病毒的天然宿主。马尔堡病毒从果蝠传给人类,并通过人际间传播。马尔堡病毒病传染源为患者和带毒的非洲绿猴,通过感染的血液、组织、尿及呼吸道分泌物、精液等传播。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