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8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肺证、痿证、虚脉、右寸数、寸数、肺证、肺不张、肺梗死、肺间质纤维化、矽肺、虚寒、虚热、喘促、烦渴、咳声低怯、咳嗽、咳痰、口干、脉虚弱、脉虚数、毛发干枯、尿频、气促、气短、气急、舌淡、舌干、舌红、神疲、食少、痰白、痰稠、痰多、痰黏、痰稀、痰涎、体重下降、涎沫、涎浊、消瘦、形寒、眩晕。

治法

治疗原则 治疗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虚热证,治当清热生津,以润其枯,虚寒证,治当温肺益气而摄涎沫。临床以虚热证为多见,但久延伤气,亦可转为虚寒证。治疗时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肾: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温肾可以助肺纳气,补上制下。 证治分类 1.虚热证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2.虚寒证治法:温肺益气。

临床表现

临床以气短,咯吐浊唾涎沫等为特征的慢性肺系病。

病因

因咳喘日久不愈,肺气受损,津液耗伤,使肺叶枯萎或痿弱不用所致。

疾病预后

肺痿,中医病名。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症状,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本病为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发展而成。其病位主要在肺,但与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发病机理主要为热在上焦,肺燥津伤;或肺气虚冷,气不化津,以致津气亏损,肺失濡养,肺叶枯萎。辩证有肺脏虚热和虚冷两大类,以虚热证较为多见。治疗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凡西医学中某些慢性肺实质性病变如肺纤维化,肺不张、肺硬变等,临床表现肺痿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辩证论治。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