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2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骨、肿瘤、血沉加快、恶病质、骨折、贫血、烦躁、肌萎、畸形、截瘫、精神萎靡、面苍白、失眠、食欲不振、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疼痛、体重下降、消瘦、肿块、肿胀。

治法

1.良性肿瘤多以局部刮除植骨或切除为主,如能彻底去除,一般不复发,愈后良好。 2.恶性肿瘤 (1)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截肢、关节离断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化疗方法的进步,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作瘤段切除或全股骨切除,用人工假体置换。采取保留肢体的"局部广泛切除加功能重建"辅以化疗等措施。 (2)化学治疗全身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阿霉素及大剂量甲氨蝶呤,但药物的作用选择性不强,肿瘤细胞在分裂周期中不同步,都影响化疗的效果。 (3)局部化疗包括动脉内持续化疗及区域灌注,其中以区域灌注效果较好。 (4)免疫疗法由于干扰素来源有限,还不能广为应用。 (5)放疗方法对骨肿瘤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临床表现

1.疼痛为骨肿瘤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病初较轻,呈间歇性,随病情的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发展为持续性。多数患者在夜间疼痛加剧以致影响睡眠。其疼痛可向远处放射。 2.肿胀或肿块位于骨膜下或表浅的肿瘤出现较早,可触及骨膨胀变形。如肿瘤穿破到骨外,可产生固定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 3.功能障碍骨肿瘤后期,因疼痛肿胀而患部功能将受到障碍,可伴有相应部位肌肉萎缩。 4.压迫症状向颅腔和鼻腔内生长的肿瘤,可压迫脑和鼻的组织,因而出现颅脑受压和呼吸不畅的症状;盆腔肿瘤可压迫直肠与膀胱,产生排便及排尿困难;脊椎肿瘤可压迫脊髓而产生瘫痪。 5.畸形因肿瘤影响肢体骨骼的发育及坚固性而合并畸形,以下肢为明显。 6.病理性骨折肿瘤部位只要有轻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剧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并截瘫。 7.全身症状骨肿瘤后期由于肿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可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失眠、烦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进行性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检查

1.放射学检查 对明确骨肿瘤性质、种类、范围及决定治疗方针都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是骨肿瘤重要的检查方法。良性骨肿瘤形态规则,与周围正常骨组织界限清楚,以硬化边为界,骨皮质因膨胀而变薄,但仍保持完整,无骨膜反应,恶性肿瘤的影像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溶骨现象较明显,骨质破坏,变薄,断裂,缺失,原发性恶性肿瘤常出现骨膜反应,其形状可呈阳光放射状,葱皮样及 Codman三角。 2.病理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被认为是一种准确率最高的诊断方法,但如取材部位不当,也能造成诊断上的失误,所以病理检查尚须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常用取材及检查方法有针吸活检、切开活检、冰冻切片、石蜡切片等。 3.放射性核素检查 可用于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4. CT与磁共振 能较早发现病变组织,准确率高。 5.其他 骨肉瘤时血沉加快,成骨性转移性骨肿瘤碱性磷酸酶可增高。多数骨肿瘤的诊断较为复杂,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不同骨肿瘤可有相近似的表现,良性骨肿瘤可发生恶变;有些骨肿瘤组织学检查显示分化良性,但临床上表现为高度恶性,常常早期出现肺转移。因此,应结合上述各项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确诊依靠组织病理检查。

病因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从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为继发性恶性骨肿瘤。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