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2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消渴、口渴多饮、多饮、口渴、尿多、尿量异常、尿频。

治法

1、中药治疗 (1)肺热津伤临床表现:烦渴引饮,口干舌燥,小便清利,大便正常,饮食稍增,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润肺清热,生津止渴。膏、知母清肺胃之热,人参益气生津,天花粉、生地、藕汁养阴清热,生津止渴,黄连清肺胃而降火。并可加天冬、麦冬之类,生津润肺。 (2)气阴两虚临床表现:烦渴不止,口干舌燥,消瘦气短乏力,五心烦热,腰酸腿软,尿乃频数,舌质红,苔少而黄燥,脉洪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渴。方中人参益气生津,天冬、麦冬、天花粉生津止渴,黄芩、知母清热保津。亦可加生地、山萸肉养阴补肾。或用莲花饮、地黄饮子或地黄汤加芡实、莲肉。 (3)肺胃热盛临床表现:烦渴引饮、口干唇裂,或口舌生疮,善饥消瘦,乏力,舌苔黄燥,脉洪大。 治法:清热生津止渴。 2、气功疗法气功疗法宜养肺阴,引肾水或涌泉水以润喉舌。常用方法有二: (1)宽衣解带,安静卧下,行腹式呼吸。于呼气时,小腹自然上鼓,切忌用力过度,于呼气时,小腹自然回缩,亦不着力。行5次。同时用意引肾水上升至咽喉及舌根,使喉舌得润《诸病源候论》卷五)。 (2)以手搓左右脚心各36次,同时用意引肾水上升。再以舌抵上腭,凝神于悬壅垂,存想该处有一股凉水流向口中,候津液满口时,鼓漱咽下《保生秘要》转引自《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八十二)。

临床表现

临床以随饮随渴,小便清利或甜,大便如常等为特征的消渴病。

None

膈消

病因

因上焦燥热,肺热耗损阴津,或胃热液涸所致。

疾病预后

古病名。为消渴之一。乃消渴病偏于上焦心肺,以饮水多而饮食、小便相对偏少的症候。

备注

方药:消渴方合白虎加人参汤化裁。石方药:二冬汤加减。方药:白虎加人参汤加玉竹、瓜蒌、石斛之类。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