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腑证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表阳、腑证、太阳蓄水、太阳蓄血、沉涩脉、浮脉、薄白滑苔、表证、阳盛、发狂、烦渴、烦躁、腹硬、口渴、脉沉结、脉沉涩、失明、水入即吐、小便不利。
临床表现
临床以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不利或自利,发热,口渴,脉浮或沉涩,可伴见其人如狂或发狂,下血,身黄等为特征的证候。
病因
因太阳经证不解,邪热随经入腑,热与水结,膀胱气化失司,或邪热与瘀血互结于下焦所致。
疾病预后
太阳证邪热随经入腑,热与水结,膀胱气化失职,证见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为膀胱蓄水证;太阳邪热与瘀血结于下腹部位,其人如狂或发狂,小腹硬满,脉沉涩或沉结,为膀胱蓄血证。
备注
太阳腑证,中医病证名。指太阳经证不解,病邪由太阳之表内传其腑所表现的证候。由于病邪分别与水、血相搏,病机各异,故太阳腑证又分为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太阳蓄水证表现为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发热,恶风,自汗,心烦口渴,或引入即吐,脉浮或浮数。太阳蓄血证表现为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神志错乱如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