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耳源性眩晕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0K

小结

本艾灸法可用于:耳源性眩晕。

百会穴、足三里、听会、耳门或听宫、翳风、间使、中脘

耳源性眩晕

(1)压灸配合针刺:取百会穴,若伴左耳鸣,施灸穴位偏左0.5cm;伴右耳鸣,施灸穴位偏右0.5cm。剪去局部头发,涂抹少许凡士林,将艾绒搓成细花生米大艾炷,置于百会,用线香点燃,任其缓慢燃烧。若患者耐痛力差,医者可用手指呈叩诊姿势,在百会穴周围轻轻叩击,缓解疼痛,延长灸灼时间。待患者3次呼痛时,将艾压灭,除去余烬、换上艾炷再灸。如上反复进行,待患者感觉头晕消失,方可停灸。一般需50~70壮,需1小时左右。施灸后,针刺足三里,用泻法引灸火下行可防灸后头痛。缓解期患者常有耳鸣、耳症状,可针刺听会、耳门或听宫、翳风等穴,亦可根据患者体质辨证施治,配合服用一些中药。(2)化脓灸配合针刺:先用艾绒做成麦粒大艾炷3~5壮,分开百会穴处头发,安放艾炷施灸,令其完全燃尽,并同时针刺间使、中脘。

1.患者不宜劳作,加强调养,多静卧,少坐车船。2.耳源性多有旋转感,且前庭周围性较中枢性重。内科性如贫血高血压病所致眩晕多无旋转感,可选择用灸。3.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应配合中、西药物治疗。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