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0W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鼠、疫疠、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肌酸激酶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肺炎、谵妄、出血、高热、寒战、呼吸急促、急暴、淋巴结肿、流行、呕吐、神志不清、头痛、心动过速、血压降低。

治法

鼠疫是细菌引起的烈性甲类传染病,严格隔离患者和疑似患者。对患者采取抗菌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鼠疫的治疗仍以链霉素(SM)为首选,注意早期、足量、总量控制的用药策略。用量根据病型不同、疫源地不同而异,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用药量大,腺鼠疫及其他各型鼠疫用药量较小。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患者流质饮食,或葡萄糖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对出现呼吸道症状者,每天定时或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痰培养、血培养(第一次标本应当在抗菌药物使用前留取)和X线胸片,有条件者行动脉血气分析、肺部CT检查等。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发热大于38.5℃,或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儿童禁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有心力衰竭或休克者,及时强心和抗休克治疗。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在给予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纤维蛋白原等进行替代治疗的同时给予肝素抗凝治疗。中毒症状严重者可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腺鼠疫肿大的淋巴结切忌挤压,皮肤病灶可予0.5%-1%的链霉素软膏涂抹,必要时可在肿大淋巴结周围注射链霉素并施以湿敷,病灶化脓软化后可切开引流。抗菌治疗腺鼠疫链霉素成人首次1克,以后0.5-0.75克,每4-6小时肌注(2-4克/D)。体温下降至37.5℃以下,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好转时逐渐减量。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按常规用量继续用药3-5天。疗程一般为10-20天,链霉素使用总量一般不超过60克。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链霉素成人首次2克,以后1克,每4-6小时肌注(4-6克/D)。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显著好转后逐渐减量。疗程一般为10-20天,链霉素使用总量一般不超过90克。儿童根据具体病情确定给药剂量,参考剂量为30mg/(Kg·d),每12小时1次。减量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大幅度减量,防止病情反复。皮肤鼠疫按一般外科疗法处置皮肤溃疡,必要时局部滴注链霉素或敷磺胺软膏。有脑膜炎症状的患者在特效治疗的同时,辅以氯霉素治疗,成人50mg/(Kg·d),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疗程10天,儿童根据具体病情确定给药剂量。亦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四环素等。其他型鼠疫的治疗参考腺鼠疫治疗方法。其他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可在链霉素过敏或妊娠情况下使用,具体用量可参见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公室发文。另可使用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喹诺酮类该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目前主要用于联合用药。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患者可采取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的一种作为联合用药。环丙沙星:成人400-600mg/D,静脉滴注,或500mg/D,口服,每12小时一次,疗程10天。其他氟喹诺酮类可参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四环素类对临床各型鼠疫患者可采取四环素作为联合用药。四环素:成人:2克/D,每6小时一次,口服,儿童(9岁以上):25-50mg/(Kg·d),每6小时一次,口服。手术治疗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其他治疗对于重症患者,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呼吸支持治疗、纠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维护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等治疗。

临床表现

临床以起病急骤,高热,出血,臖核肿痛,或咯痰、咳血,甚则因厥脱而毙等为特征的烈性疫病。

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常达(20-30)×109/升以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髙,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均可减少。尿常规有蛋白尿及血尿。尿沉渣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胞管型。粪常规粪便潜血可阳性。凝血功能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患者在短期即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浓度减少(小于2克/升),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明显延长,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明显增加。脑脊液脑膜炎型病例可表现为压力升高,外观混浊,白细胞常大于4×109/升,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明显增加,葡萄糖和氯化物明显下降,脑脊液鲎(Limulus)试验阳性。血生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CK-MB)、肌酐(Cr)、尿素氮(BUN)等指标检查,可了解肝、肾功能和心肌损伤程度。涂片检查用血、尿、粪及脑脊液做涂片或印片,革兰染色,可找到两端浓染的短杆菌。阳性率为50%-80%。细菌培养动物的脾、肝等脏器或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脓、痰、血、脑脊液等,接种于普通琼脂或肉汤培养基可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血清学检查抗原检查鼠疫反相间接血凝试验(RHIA),检测鼠疫 F1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鼠疫 F1抗原。胶体金纸上色谱方法,检测鼠疫 F1抗原。抗体检查鼠疫间接血凝试验(HIA),检测鼠疫 F1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鼠疫 F1抗体。胶体金纸上色谱方法,检测鼠疫 F1抗体。分子生物学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鼠疫特异性基因。

None

核瘟、核疫

病因

因鼠疫瘟毒随疫蚤叮咬而注入人体,内侵肺系与血络,迫血成瘀所致。

疾病预后

鼠疫(Plague)是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pestis)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鼠疫传染性强,如果不治疗,病死率高达30%-60%。鼠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和我国法定的甲类管理传染病。历史上,鼠疫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十四世纪时被称为"黑死病",曾在欧洲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