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病证针灸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5.4K

小结

本针灸处方可用于:腰痛、腰部病证、腰椎病、腰扭伤。

水沟委中后溪腰痛穴阿是穴

材料获取与鉴别


调和经气,通经止痛。主治腰扭伤,腰痛,腰椎病。

平补平泻法。

各家论述

风寒湿之邪内侵、久劳久坐、肾气不足皆可引起腰部气机阻滞而致腰痛。主穴为后溪、委中,二穴同属太阳,手足太阳在睛明处相接,属同名经相配。辅以督脉上的水沟穴,督脉贯脊,是治疗腰骶疼痛的常用穴。配以腰痛穴,是治腰痛之经外奇穴。伍以阿是穴,在自觉痛点、压痛点、活动痛点处予以针刺,以痛为腧,疏通局部气机。

临床应用

1.腰肌劳损,扭伤水沟穴可以微向上斜刺,拇指向前捻转,使针体微有阻力,再行雀啄术。也可以在人中沟的外侧进针,通过水沟穴,使针尖在人中沟的另一侧透出,然后施以捻转手法,并令患者活动腰部,即所谓运动行针法也,还可以用刺络拔罐法。可用5号注射器针头,刺入0.2~0.3寸,连刺2~3个点,然后再拔火罐,令其出血。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每次施用2~4罐为宜。出血疾病者禁用此法。腰部穴的针刺深度应适当加深,肥瘦一般的人可刺2.5~3寸。但肾俞及肾俞以上的腧穴不宜采用这样的深度。还可以在腹部行深刺法,在腹部找准与腰部最痛点的对应点,穿透腹壁,得气后立即出针。也可用浅刺法,即不穿透腹壁,用捻转法,使腹部产生较强的针感。 2.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治疗腰部酸痛时可在肾的体表投影处用夹脊穴或背俞穴,不要仅局限于肾俞、志室等穴。这些穴针感不宜过强,用灸法、温针灸、针罐法也可以。关于整体治疗此处不再介绍。

备注

1.条口透承山、天柱、命门、气海俞,用平补平泻法。 2.合谷透后溪、肾俞、志室、大肠俞、腰夹脊、环跳或秩边、阳陵泉、悬钟、丘墟,用平补平泻法。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