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外感、寒邪、恶寒、浮紧脉、脉浮紧、呕逆、身痛、沉紧脉、浮脉、紧脉、偏寒、偏实、舌绛、苔白、苔白滑、苔薄白、细脉、右寸紧、白细胞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单核细胞增多、冬季、尿酮体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表证里脉、寸紧、积粉苔、表证、寒证、左关浮紧、表实寒证、谵妄、唇颤、呆钝、淡漠、发热、发热恶寒、乏力、腹痛、腹泻、腹胀、腹胀腹痛、肝肿、高热、寒战、恍惚、昏迷、咳嗽、脉洪大、脾肿、食欲不振、食欲减退、苔黄、听力下降、头昏、头痛、畏寒、无汗、指纹红。
临床表现
泛指因感受风寒等邪而引起的,初起以寒象偏重、易于损伤阳气等为特征的一类外感病。
检查
1.常规检查血白细胞大多为3×109/升-4×109/升,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消失,后者随病情的好转逐渐回升。极期嗜酸粒细胞>2%,绝对计数超过4×108/升者可基本除外伤寒。高热时可有轻度蛋白尿。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细菌学检查 (1)血培养:是诊断的依据,病程早期即可阳性,第7-10日阳性率可达90%,第三周降为30%-40%,第四周时常阴性; (2)骨髓培养:骨髓培养性率较血培养高,尤适合于已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血培养阴性者; (3)粪便培养:潜伏期即可阳性,第3-4周可高达80%,病后6周阳性率迅速下降,3%患者排菌可超过一年; (4)尿培养:病程后期阳性率可达25%,但应避免粪便污染; (5)玫瑰疹: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检切片也可获阳性培养。
None
伤寒
备注
注:包括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