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缺乏症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3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维生素C、不足、尿维生素C降低、鼻出血、痢疾、厌食、鼻衄、齿衄、出血、创口不合、低热、乏力、腹泻、肌衄、结膜出血、倦怠、面苍白、目突、呕吐、皮下出血、体重下降、无力、血尿、压痛、牙龈出血、牙龈肿胀、易感、易激惹、肢痛、肿胀。

治法

轻症口服维生素C,每次10mg-150mg,每日3次。重症静脉注射每日一次500mg,待症状减轻后改为口服。同时应供给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或蔬菜,如桔汁、西红柿汁等。有骨骼病变者应固定患肢,本病维生素C疗效明显,治疗后24-48小时,症状会有所改善,一周后症状消失,一年后骨结构恢复正常,治愈后一般不遗留畸形。如合并贫血,可加大维生素C剂量,并视情况补充铁剂或叶酸。孕妇及乳母应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提倡母乳喂养,生后2-3个月需添加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临床表现

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母孕期摄入足量维生素C,则生后2-3个月宝宝体内储存的维生素C可供生理需要,若孕妇患本病,则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症状。一般症状维生素c缺乏需3-4个月方出现症状。早期表现易激惹、厌食、体重不增、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可伴低热、呕吐、腹泻等,易感染或伤口不易愈合。出血症状常见长骨骨膜下、皮肤及黏膜出血,齿龈肿胀、出血,继发感染局部可坏死,亦可有鼻衄、眼眶骨膜下出血可引起眼球突出,可见消化道出血、血尿、关节腔内出血、甚至颅内出血。骨骼症状长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干骺端脱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尤其当抱起患儿或换尿布时大声哭叫,因肢痛可致假性瘫痪,患肢呈固定位置,呈"蛙腿"状。患肢沿长骨干肿胀、压痛明显,微热而不发红。

病因

维生素C缺乏症也称为坏血病,所以维生素C称为抗坏血酸,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多,但是经过储存、加热后很容易被破坏。上一个世纪以前,维生素C未被人们认识,所以在航海人员中经常发生维生素C缺乏症,主要原因就是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这种病多见于婴幼儿,也可见于年长儿或成人。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快,维生素C的需要量也会增加,如果摄人量不足,就会出现缺乏症状。另外,在患急慢性疾病,如腹泻、痢疾、肺炎、肺结核时,体内需要很多维生素C,早产儿生长发育快,需要量也比正常婴儿多,所以一旦供应不足,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就会出现维生素C缺乏。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