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9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细数脉、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心悸、便黑、便血、发热、乏力、汗出、急性面容、口渴、脉细数、尿量异常、尿少、呕血、四肢湿冷、头晕、血压降低、意识障碍。

治法

原则上应该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及病因,针对病因及出血量、出血部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采取措施积极进行抢救治疗,首要治疗措施为积极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治疗。 1.一般急救措施患者应禁食,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呕吐频繁时头歪向一侧,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与血尿素氮,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对老年患者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呕血与黑便情况。 2.积极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尽早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并尽快补充血容量。可先给予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输注。 3.对因治疗主要是止血治疗(去甲肾上腺素、巴曲酶、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维生素K等),制酸治疗(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生长抑素:胃镜下直接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出血量一般较大且不易止住,常加用三腔二囊管止血治疗,甚至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本病以呕血和黑便为主要表现,血容量的减少可以导致周围循环的变化。根据失血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大量出血(出血量在数小时内达1000mL并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显性出血(呕血或解柏油样黑便,不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和隐性出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1.呕血与黑粪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取决于出血部位及速度。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为呕血,继之黑粪;如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者则以黑粪为主,可伴少量呕血。 2.周围循环衰竭取决于出血量及速度,严重者在出血后短时间内即可发生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乏力、出汗、口渴、排便晕厥等。休克可为首发症状(脉细速、脉压小、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尿少、意识障碍等)。 3.肠源性氮质血症患者血中尿素氮增高,是进入肠内的血液经消化液处理后,大量蛋白分解产物被重新吸收入血所致。 4.发热通常为不超过38℃的低热,持续3-5日。

检查

1.血常规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来判断患者出血的情况。血红蛋白每下降10克/升提示血容量丧失400mL左右。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可不降低,在出血3-4小时以后才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而白细胞在出血时多出现应激性升高。 2.上消化道内镜(胃镜、十二指肠镜)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不仅可以发现出血的部位和原因,而且有助于判断再出血的可能性,一般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可通过黏膜活检病理检查确定病变的良、恶性。 3. X线钡餐检查 通常在出血停止3-7日后进行。 4.选择性腹腔器官动脉造影最适合活动性出血的检查,可经导管行介入治疗。 5.其他检查 放射性核素扫描、大便隐血试验、B超检查等。

病因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也属这一范围。 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当出血量在短时间内超过1000mL或超过循环血量的20%时,可引起周围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