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胆气虚
小结
本证症候要素见:胆证、气虚、心证、细脉、弦细脉、肝胆气虚、胆证、虚证、心系气虚、不寐、心悸、虚烦、不安、不宁、胆怯、多梦、噩梦、乏力、记忆减退、惊悸、惊恐、惊惕、倦怠、恐惧、懒言、脉无力、脉细弱、脉弦细、脉弦细无力、梦魇、疲乏、气短、气短懒言、情绪不稳、舌淡、舌淡白、神志不安、声低、失眠、睡眠障碍、苔薄白、心烦、心烦心悸、胸闷、夜惊、易惊、怔忡、怔忡惊悸、自汗。
治法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针灸治疗主穴胆俞、神门。惊悸配京骨、阳交、百会,怔忡配心俞、巨阙、鸠尾,不寐配三阴交、安眠,郁证配百会、太冲。操作针刺补法。
临床表现
临床以触事易惊,虚烦不寐,多梦易醒,甚则终日惶恐,心惕不安,舌质淡,脉弦细或缓促不定,伴见头晕,胸闷,气短、自汗,倦怠、乏力,小便清长等为特征的证候。
病因
因禀赋不足,心气亏虚,胆气不宁,神魂不安所致。
疾病预后
心虚则神不内守,胆虚则少阳之气失于升发,决断无权,则肝郁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扰动神明,故遇事易惊,神魂不安,可至不寐。
备注
心胆气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心气亏虚,胆气不宁,以心悸失眠,胆怯易惊,头晕胸闷,舌淡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多见于妇人,但男子亦不少见,尤其是体质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神气未复,常可见到。本证常见于惊悸怔忡、不寐等疾病中。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