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根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289

小结

本品为冷门中药本草,可用于:崩漏、带下病、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滑精、蛔虫病、痢疾、乳糜尿、烧烫伤、脱肛、胃痛、便血、疮疡、骨鲠咽喉、咳血、泄泻、牙痛、遗尿、子宫下垂。

功能主治

收敛固涩,止血敛疮,祛内活血,止痛,杀虫。主滑精,遗尿,痢疾,泄泻,咳血,便血,崩漏,带下,脱肛,子宫下垂,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疡,烫伤,牙痛,胃痛,蛔虫症,诸骨哽喉,乳糜尿。

性味

酸涩;甘;平;无毒。

归经

肾;大肠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20克。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别名

金樱蔃、脱骨丹。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laevigata Michx.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取根部,除去幼根。

原形态

金樱子常绿攀援灌木,高达5m。茎无毛,有钩状皮刺和刺毛。羽状复叶,叶柄和叶轴具小皮刺和刺毛;托叶披针形,与叶柄分离,早落。小叶革质,通常3,稀5,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5-7cm,宽1.5-4.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细齿状锯齿,无毛,有光泽。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梗和萼筒外面均密被刺毛;萼片5;花瓣5;白色直径5-9cm; 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柱头聚生于花托口。果实倒卵形,长2-4cm,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600m的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为厚约1cm斜片或长3-4cm短段,直径1-3.5cm。表面暗棕红色至红褐色,有细纵条纹,外皮(木栓层)略浮离,可片状剥落。切段面棕色,具明显的放射状纹理。质坚实,难折断。气无,味涩微甘。

化学成分

根皮富含鞣质(Tannin)。

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治寸白虫,金樱根,锉,二两,入糯米三十粒。水二升,煎五合,空心服,须臾泻下;又,金樱根皮、炒,止泻血及崩中带下。 2.《本草纲目》:止滑痢,煎醋服化骨哽。 3.《生草药性备要》:旺血,理痰火,洗疳疔,痔疮。 4.《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红崩白带,月经不调,并治遗精。 5.《岭南采药录》:内伤吐血,和猪精肉煎服。止牙痛可含漱少许。 6.《陆川本草》:治烫伤,风湿骨痛,子宫下垂,敷疮疖。 7.《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涩精气,敛喘咳。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