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律失常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老年、心律失常、心悸、不安、情绪不稳。
治法
老年心律失常往往是一种现象,应进一步查明原因,治疗上必须兼顾多种病因基础,首先要有效控制病因及诱因,如控制感染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等。针对病因和诱因治疗后,很多患者的心律失常可得到控制。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结合非药物疗法,如电复律、心脏除颤起搏器、射频消融术、外科手术等。由于各种心律失常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不同,患者对各种治疗的反应也不一样,治疗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患有心律失常者,应到条件好的医院,找有经验的心血管医生就诊。 1.窦性心动过缓一般心率在50-60次/分钟,无须治疗。如有头晕、心慌、气短等表现,可口服阿托品、654-2或心宝。长期心率很慢,低于40次/分钟,引起昏厥者,应安装心脏起搏器。 2.过早搏动一般偶发早搏可不必特别治疗,也可口服少量安定。若有冠心病引起的早搏,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哪怕是发现一个早搏也应及时治疗。 3.心房颤动阵发性房颤心率不快者一般无须治疗,心率较快时,应服药将心率控制在70次/分钟左右。持续性房颤者只要心率不快就无须用药。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静卧休息,采用药物治疗。 5.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积极查找病因,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在消除病因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治疗。
临床表现
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缓、过早搏动(早搏)、心房颤动(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及房室传导阻滞。老年人心律失常所致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通常早搏性心律失常较少有明显症状;而缓慢性心律失常则症状较年轻人更为明显,因为心率缓慢常引起老年患者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易发生晕厥;严重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可致猝死。 1.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60次/分钟(正常60-100次/分钟),但心跳节律不乱。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无特殊不适,可有心悸、气短及胸部压闷不适,严重时可引起头晕或突然晕倒。 2.过早搏动(早搏)早搏是由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引起心脏搏动,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房室交界性早搏,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早搏患者常感心慌、气短,严重时可感到头晕、头痛;摸脉搏可发现跳一次后停一段时间再跳一次。每分钟早搏少于5次者为轻度早搏;每分钟5次以上或呈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早搏连着出现者为中度早搏;重度早搏指多源性或连续三个以上的早搏等。 3.心房颤动(房颤)房颤是一种快速而不规则的房性异位心律。老年人房颤后心室率快时,常有心慌、胸闷、焦虑不安等症状;心室率接近正常时,症状较轻;心室率大于120次/分钟时,心排血量明显下降。由于老年人常有血管病变,故常伴有心力衰竭表现。房颤还易引起心房内血栓形成。左心房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持续性房颤两类。老年人开始发病往往以急性阵发性多见,每次发作数秒、数分或数日,发作间歇数日、数月甚至数年不等;多数患者反复发作,最终发展成为持续性房颤。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上速是指出现一系列快而规则的房性或交界性心搏。老年人多见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诱因多见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及感染等。室上速常突然发作和突然终止,发作时心率在160-220次/分钟;患者突然心慌,心率明显增快,发作持续几秒、几小时或几天后突然停止;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头晕、恶心、呕吐、心绞痛、昏厥或心力衰竭。 5.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在从心房到心室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性或永久性的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分为Ⅰ度、Ⅱ度、Ⅲ度三种。Ⅰ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预后良好。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常在40次/分钟以下,患者多有头晕、晕厥、乏力甚至心力衰竭,可出现短暂心室停搏;若超过15秒,可发生昏厥、抽搐、面部青紫;若很快恢复心室自主心律,发作可立即终止,否则可导致死亡。
病因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经浦肯野纤维至心室,称为窦性心律。当激动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时间和途径等一项或多项发生异常时称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老年心脏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