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疝
小结
本条为中医病名,症状与证候为:腹股沟疝、沉迟脉、初气厥阴、疝证、大便困难、恶心、汗出、脉沉迟、呕吐、少腹痛、阴囊下坠、阴囊肿胀、肢冷。
治法
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以手术为治疗原则 若肝郁气滞证,宜疏肝理气止痛,若中气下陷证,宜益气举陷止痛,若寒湿凝滞证,宜温经散寒,止痛法湿。证治分类 1、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止痛。 2、中气下陷证治法:益气举陷止痛。 3、寒湿凝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止痛法湿。
临床表现
临床以腹股沟处有肿物突起、胀痛,平卧可回纳,直立或咳嗽等则复出,时大时小,如狐之出入无常等为特征的疝病。
检查
诊断依据 1、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5岁以下小儿及20岁以上男性多见。 2、患部有肿物突起,按之柔软。若嘱患者咳嗽,按肿物处有冲击感;肿物卧则入腹,立则复出。 3、肿物日渐增大,甚至患侧阴囊亦同时肿胀下坠,以致行走不便,并有坠重感觉。有的在平卧或用手推后可以回复,有的仅能部分回纳,此时伴有少腹阴囊牵痛。 4、嵌闭和绞窄时肿物不能回复,患者咳嗽时手按肿物处无冲击感,局部紧张,压痛明显,可伴有恶心呕吐,少腹剧痛,大便不能,肢冷汗出,脉沉迟等症。病证鉴别狐疝与水疝都可能出现时大时小,或随体位变化而时有时无的肿块。但狐疝的肿物透光试验阴性,肿块部在咳嗽时有冲击感,有时可听到肠蠕动音。相关检查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透光试验呈阴性。
None
气疝
病因
因肝气失于疏泄,或小儿、老年气弱,或腹内压力增加时,使肠管等腹内器官滑入阴囊所致。
疾病预后
狐疝,中医病名。是指腹腔内容物,行立则外出少腹滑入阴囊,卧则复入少腹,如狐之出入无定者,以患部有肿物突起,按之柔软,嘱患者咳嗽,按肿物处有冲击感,肿物卧则入腹,立则复出为临床表现。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5岁以下小儿及20岁以上男性多见。 相当于西医的腹股沟斜疝。本病若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也可伴有肠梗阻、腹痛、休克等并发症。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