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病

知医邦医院摘录发布         阅读:3.1W

小结

本病症状与体征为:高血压、脑病、癫痫、厥头痛、偏盲、偏瘫、兴奋、真头痛、恶心、烦躁不安、黑蒙、呼吸困难、昏迷、精神错乱、精神萎靡、咳嗽、木僵、呕吐、失明、失语、视力模糊、视力障碍、视盘水肿、嗜睡、头昏、项强。

治法

治疗原则 患者应进入加强监护病房,持续监测血压和尽快应用适当的降压药物。需要在短期内缓解病情,改善靶器官的进行性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常需静脉滴注降压药物,既能使血压迅速下降至安全水平,又不能过度或过快的降压,以避免出现局部或全身灌注不足(尤其是肾、脑或冠状动脉缺血)。详细的治疗方法可以参考高血压危象。降压目标:降低血压的同时保证脑部血流灌注,避免使用减少脑血流量的药物。一般以静脉给药为主,1小时内将收缩压降低20%-25%,血压下降幅度不可超过50%,舒张压一般不低于110m mHg。所选的药物可用乌拉地尔、尼卡地平、拉贝洛尔、硝普钠,舒张压降至95-110m mHg后可以改为口服药物。 1.迅速降低血压可选用下列措施 (1)乌拉地尔加入生理盐水50ml,静脉泵维持6-12小时,或静脉滴注。 (2)尼卡地平加入生理盐水50ml,静脉泵维持6-12小时,或静脉滴注。 (2)拉贝洛尔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3)25%硫酸镁深部肌注或用5%葡萄糖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多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 (4)硝普钠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静滴,以血压调节滴速。(目前临床使用较少)。 (5)利血平肌注1-2次/D,本药起效慢而平稳,适于快速降压后,维持血压应用。(目前临床使用较少)。 (6)酚妥拉明肌注或静注,亦可稀释后静滴。(目前临床使用较少)。 2.恢复期可改为口服药物。 3.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呋塞米、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 4.制止抽搐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钠等。 5.控制癫痫。 6.病因治疗症状控制后,有肾功能衰竭者可行透析治疗,妊娠毒血症者应引产等。注意对患者筛查继发性高血压。

临床表现

急骤起病,病情发展非常迅速。 1.发病年龄与病因有关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者多见于儿童,子痫常见于年轻妇女,脑动脉硬化者多见于老年患者。 2.动脉压升高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及速度。多发生与急进型高血压和严重的缓进型高血压,后者一般情况严重,血压显著升高,血压达到250/150m mHg左右才发生,而急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到200/130m mHg亦能发生高血压脑病。 3.颅内压增高由脑水肿引起。患者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动脉痉挛并有火焰样出血和动脉痉挛以及绒毛状渗出物。 4.意识障碍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兴奋、神情萎靡、木僵、嗜睡及至昏迷,精神错乱亦有发生。 5.癫痫发作可为全身性局限性发作,有的出现癫痫连续状态。 6.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呼吸中枢血管痉挛,局部缺血及酸中毒所引起。 7.其他脑机能障碍的症状如失语、偏瘫、偏盲、黑蒙、暂时性失明等,约32%患者会发生视物模糊。50%以上的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 8.头痛常是高血压脑病的早期症状,约70%患者会出现,多数为全头痛或额顶部疼痛明显,咳嗽、活动用力时头痛明显,伴有恶心、呕吐。当血压下降后头痛可得以缓解。 9.脑水肿症状为主大多数病人具有头痛、抽搐和意识障碍三大特征,谓之为高血压脑病三联征。

检查

检查要突出重点即根据问诊材料考虑到最大可能的某种或某几种疾病后,首先加以检查以求尽快肯定或否定某些诊断,在明确头痛病因后,有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检查方法有: 1.眼底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性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甚至视网膜有出血、渗出物和视乳头水肿。 2. CT检查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的白质水肿为主,累及灰质少见,可有占位效应。亦可从阴性、可逆性后部白质水肿到弥漫性脑水肿甚至合并出血、脑疝。 3.脑电图如出现弥漫性慢波,提示脑组织水肿。 4.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诊断已明确时禁作),细胞和蛋白含量也可增高。

病因

高血压脑病是指当血压突然升高超过脑血流自动调节的阈值(中心动脉压大于140m mHg)时,脑血流出现高灌注,毛细血管压力过高,渗透性增强,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的形成,引起的一系列暂时性脑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高血压脑病为高血压病程中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情况,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及时治疗其症状可完全消失,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可导致不可逆脑损害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

你认为本篇文章有用吗?
收藏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