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本草拾遗》
本草名释与传说故事 【别 名】文蛤、百虫仓《开宝本草》,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稖子、百药煎。 【基 原】为漆树科漆树属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的叶或叶柄因受五倍子蚜虫的刺伤而生成的囊状虫瘿。 【正名释义】五倍当作五備,后人讹为五倍。《玉篇》云:“木名,出蜀。八月中吐穗如盐状,可食,味酸美也”。《管子地员篇》云:“高陵土山命曰县泉,其地不干,其木乃糒”。 [别名释义]时珍曰:“其形似海中文蛤,故亦同名。百虫仓,会意也”。盐肤木果实为扁圆形之核果,成熟则呈淡紫色,外被白粉,其味咸,村童因呼为咸果,其五倍子一名盐夫子也,因其子实体外面生有白粉一层,有咸味故名。亦有略去盐字,但称夫子者。木附子之名,盖因子依附木而生也。百药煎,隐名也。 【推演性能】五倍子乃虫食其津液结成者,故所主治与盐麸子及木叶同功,其味酸咸而极涩,能收能敛,止血、敛肺、涩肠功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 【传说故事】相传在日本有尚湟齿之习俗,即以五倍子与铁浆相合,将牙齿染黑。男女并重玄服,自臣僚至妇人,不论贵贱,皆崇湟齿仪式,各自染黑其齿,妇人嫁者,必湟齿以别之。自明治元年始,稍许通融。六年,下令废止,此风遂息。
© 2023 武汉知医邦医院有限公司
备案号 鄂ICP备2022016696号-1